农村房产确权到底以后干什么用?

如题所述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简单来说,就是确定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房屋所有权等,这些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内容。

同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还能发现一些地方宅基地“一户多宅”、面积超占严重等突出问题,并予以解决,按照“一户一宅”要求,原则上确权登记到“户”进行。最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农村妇女、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

扩展资料:

农村房产确权变更登记

依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7条规定,改变土地用途应依循以下程序:

出让方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1、土地用途改变,将直接引起土地出让最高年限的改变和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变化。同时,土地用途的改变,必然发生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变化。

因此,《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17条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8条,都规定了土地用途的改变必须取得出让人的同意或批准。

2、土地用途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改变后的土地用途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因此,改变土地用途亦应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土地确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2

1、有利于强化物权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2、有利于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经过确权颁证之后,土地是资产,农民就等于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都必须经过本户同意。

3、农民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4、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如果耕地面积四至不清、面积不明承包地流转就潜藏较大风险,不仅农户不能放心流转土地,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也难以安心经营。

扩展资料

依法有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行政机关。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确权的权利主体为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只有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力。

主管是指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具体承办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体承办确权工作,对确权的意见和建议,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村土地确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农村房屋确权是保障房屋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唯一完全的物权。

    同时,也是房地产权属登记、权属变更、转让、评估、抵押、中介服务等的产权、产籍的管理提供法定依据。

2018年农村房屋确权新政策

一、农民在农田上建房,而未经城建规划局的许可的属于违章建筑。

二、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

三、家庭成员又组建了新的家庭,另申请了别的宅基地。

四、除继承和分居立户外,农户一户宅基地超过一处以上的。

五、申请宅基地建房的时候没有登记的家庭成员。

六、将户口迁走的人,已经不是本村的成员。

七、因拆迁或原住宅依法被征收,已依法进行统一安置或补偿的。

八、村集体以外的人员(如城镇居民)购买的本村宅基地或建房,在确权时,合同当属无效。

参考资料

2018年农村房屋确权新政策.土流网[引用时间2018-1-11]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