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最真实的写作背景到底是什么?

如题所述

可以说张继的一生都是这种漂泊孤独的一生,他这辈子可能说写出最出名的一首诗,也就是《枫桥夜泊》。至于当时的大背景就是安史之乱,相信学过历史的人都清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导致唐朝的统治进入后期,也就是说安禄山之变之后,基本上唐朝统治就趋向于灭亡,逐渐失落。当时给出的这种背景就是张继在逃亡的路上,因为当时军队的人,动漫导致了社会上的动态,然后再就向南方逃亡。路上,在晚上的时候,他看到这种场景,就写出了这首千古文明的事,可能是当时的场景并未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他描写的就是一个有一个破旧的寺庙,然后当时夜晚,月亮很圆,有一点秋风,有一点秋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8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最经典的诗。这首诗背景是当时天宝十四年一月的时候爆发历史上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相对政局安稳所以诗人也一起流落到苏州,正值夜晚,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愁眠、寒山寺的钟声都像是在描写自己客居他乡的寂寞和孤单,寓情于景的典型。身在他乡不能回到家乡的孤独寂寞和忧愁不禁涌上心头。也许当时的诗人真的感觉自己像一束浮萍漂泊人生才感叹而写吧。
第2个回答  2019-04-08
《枫桥夜泊》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当时因局势动荡流落到异乡,在途径苏州寒山寺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出自己尚无归宿,心中更是孤寂,思乡忧国之愁。诗中尽显凄凉之意。
第3个回答  2019-04-08
这首诗是唐朝张继的作品,安史之乱以后,江南的政局比较稳定,所以不少文人纷纷逃到江苏浙江这一带避难。张继路过寒山寺的时候写下的。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游子等景象。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忧国之念以及深处乱世而又处可归的顾虑充分表现出来,是一首忧愁之诗。
第4个回答  2019-04-09
枫桥夜泊大约是写作于安史之万之后作者张继正在逃亡的路上,其实张继这一生最出名的一首诗,也可能就是这首诗。吃的整体也体现出那种有家无处归,孤月对寒星,一个逃亡人的心态,表达的淋漓尽致,就看诗的题目就能看出来枫桥夜泊这是种什么样孤零零的感觉?朝廷破坏如此,自己又有如一颗草木,无根漂泊天涯,说说诗人当时应该是感到无助和失望至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