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尚齿有什么传统?

如题所述

尊老尚齿(意指敬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形成于尧舜,发展于夏商,到了周代,已经形成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先秦三代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在尊敬老人上是一致的,并且还都拥有一套养老礼制。

《礼记·祭义》载:“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在先秦三代,燕礼、飨礼和食礼是用来款待宾客的不同礼仪,用款待宾客的礼仪来对待老人,足以表明先秦三代尊老尚齿的程度。尊老尚齿不仅有利于吸引人心,更为重要的是还利于安邦定国。先秦时期设有负责养老的官职,如太宰、大司徒、乡大夫。对鳏寡孤独者进行特殊照顾,让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先秦时期养老制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对养老事务的重视。

周代的养老敬老爱老的礼仪,对前是集大成者,对后是垂训万世。后世的历代王朝,无不以其为蓝本,有所增益,各成鸿制,尤其是汉朝以及明清,使之更加完备。

西汉初期,国家刚刚恢复安定,汉高祖就颁布了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汉成帝时又将享受这种法定待遇的老人的最低年龄降到了70岁。每年秋天,由地方政府普查人口,对高龄老人进行登记造册,并举行隆重的授杖仪式。

汉代时开始设立居养机构,专门收养孤老贫病、不能自存者。521年,梁武帝颁布诏令,决定在京师建康置“孤老院”。隋唐五代也继续设立这类机构,并派官吏专门负责相关事宜。元代设有养济院,收养“诸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穷而无告者”。

自先秦以来,流行于社会的乡饮酒礼,一直为历代传承。乡饮酒礼由政府出面主持,劝励人们尊敬长老,提倡尊老的风气,这种乡饮酒礼直至清朝光绪年间才被废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