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阶层不爽的特朗普正分裂美国?这是你想多了吗?

如题所述

在有些人笔下,大选后凄风冷雨的纽约、垂头丧气的硅谷和美国中部那些欢天喜地的农业州简直就是两个世界了,学生和教授们在校园里世界末日般的哭天抹泪,他们当然并不是为希拉里难过,只是心酸的发现,这么多年来,普通民众第一次没有按照精英们教导的路线前进,无论当年小布什的Yes, America Can还是奥巴马的yes,we can,都是如此,但这一次他们不信邪的把机会给了特朗普。

特朗普上位压根谈不上是什么黑天鹅或民粹主义的胜利,它的过程和结果其实就是1948年杜鲁门大选击败杜威的重演,也是美国庶民情绪60年一甲子的轮回。


当年黑马杜鲁门是怎么干掉精英杜威的


1948年的美国大选是在罗斯福巨人阴影逐渐散去,民主党恋栈16年审美疲劳的气氛下拉开帷幕的,长期寄人篱下的杜鲁门虽然靠着罗斯福的余荫,“即位”过了把总统瘾,但存在感不佳,加以赋性粗鲁,表达直白,不为知识界和社会名流所喜,某次《华盛顿邮报》批评了他的女儿,杜鲁门就复信大加嘲讽,所以当共和党推出颇具人望的纽约州长杜威参选时,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场竞争不过是走过场了。


检察官出身的杜威在大萧条时期积累了人脉,他坚定打击有组织犯罪,94%的定罪率无人能及,成了民众心中真正的英雄,从政后也是各种精英聚会的常客,得到金融财团的支持,经费充裕的他经常在电台里发表连篇累牍的演讲。


盖洛普的早期民调,杜鲁门落后杜威至少20个百分点,但前者随即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的决定,卫冕总统走出办公室,乘上火车,发起了从美国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总计31000公里的竞选远征,沿途造访每个小站,哪怕是只有几百人小村庄,对着各式各样的底层民众发表演说,与词藻华丽的杜威相比,杜鲁门更平易近人,更接地气,某次他甚至像真正的牛仔那样驯服了一匹惊马。


到开票时,各类出口民调仍然显示杜威会以49%的得票率压倒杜鲁门的45%,《芝加哥论坛报》甚至抢印了杜威胜选的特刊,杜威自己则跟夫人吹牛,“明天你会与总统同床共枕”,结果第二天大选开票2小时,杜威就败局已定,夫人反过来拿杜威打趣,“我今天晚上是不是该去找杜鲁门先生?”



胜选的杜鲁门展示着宣布杜威获胜的报纸


与杜鲁门相比,特朗普只不过是互联网时代的反传统网红,他意外逆袭后被扣上了各式各样不属于他的大帽子。


1、以为这是美国中产返贫的直接后果。


理论依据是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中产阶级”的比例2015年首次低于50%,实际上1971-2015年间美国高、低收入群体的比例分别从14%和25%增加到21%和29%,也就是说境况变好的人(7%)比变差(4%)的人要多。


所以真相是美国橄榄型社会向上流动的人比向下返贫的人多,但这不是底层民众看问题的视角,他们的代入感就是上层群体更富裕了,而自己的状况没有根本好转,全球化让底层制造业不断转移,但这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就好比买了房子的中国人都支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买不起房子的人就盼着变革一样。


2、以为一个国家会被一场选举压垮。


民众情绪是周期性的,二战后美国人过得太舒服了,个人主义如决堤之水,到肯尼迪就提倡“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中间又经过越南战争的扭曲,社会已经没有主流共识,到里根才引领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很多中国人看见美国街道上弥漫的反特朗普情绪,特别震惊,当然也有开心的,其实都是少见多怪,因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乃至西方社会的分裂、动荡远比现在严重得多,越南战争时,常有马路一边是反战的愤怒民众,另一边就是战争拥趸的奇景,有个女大学生甚至举着“给我一张征兵卡”的纸牌,那时的美国才称得上族群撕裂。



看一下那时的美国


连那时的电影中都弥漫着末世气氛,比如约翰·卡朋特的《极度空间》,写一个蓝领白人因为移民太多,到处找不到工作,某日忽然发现原来是外星人控制了社会精英,通过各种传媒手段给民众洗脑,让大家放弃独立思考,完全接受专家的意见,影片中美元上干脆写着“这就是你们的上帝”。


《极度空间》里的男主是典型的“特粉”


很显然,这就是下层白人对主流媒体试图灌输精英价值观的一种隐喻化反抗,在今天则与反全球化、反TPP,反世贸,反北美贸易协定之类的情绪融为一体。


影片最后,主角大呼:这些打扮成共和党人面目出现的外星人,他们悄悄占领我们的地球,为的是慢慢恶化我们的环境,使之适合他们的生存。卡朋特安排了寓言化的结尾,民众砸毁了电视机,从而获得了某种精神解放。


很明显,那些把票投给特朗普的美国人只不过把这种娱乐精神变成了现实而已。美国人都是天生的大孩子,永远乐观,一方面又是阴谋论者,从不相信政治家,选举政治玩了这么多年,什么大阵仗没见过,怎么会为一个特朗普张皇失措。

四年一度的全民狂欢玩得正嗨,还轮不到我们为美国的命运操心。


3、以为社会治理一定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种观点很有市场,特朗普的所谓政治不正确,就在于他不端着,喜欢用很LOW也没什么情怀的方式说一些大实话,而实话总是最残酷的。有些天真的人以为类似医保、减税,移民之类的课题会有合理而富于人情味的解决方案,真相是根本没有,从来没有!


凡事有所得,必有所失,你要放开移民,一定会冲击白人就业,你要给企业减税,一定会恶化财政收支,所有这些你不去触及,不做决断,只是延缓问题的爆发而已,用柏杨的话说,这就是颛顼,一针扎不透,两针就扎死。


就政治来说,从来没有什么皆大欢喜的东西,让所有人满意那不叫团结,那叫和稀泥。二战结束时,丘吉尔威望正隆,英国人却在雅尔塔会议开了一半时,就送去了新首相艾德礼,丘吉尔感叹,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4、以为特朗普是来搅局的。


我们换个角度看这问题。特朗普有据可查的岁入是5.57亿美元,自己烧了5000万美元竞选,给70岁的余生谋了个年薪40万美元的苦差事,放着亿万富翁的声色犬马,张口You're fired的傲娇不要,甘心去接受公众的监督,是不是吃饱了撑的?


以特朗普的精明,不用读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就知道这并不是划算的生意,何况精英和主流媒体怨毒的目光也不可能允许他搞什么利益输送,所以一向大嘴且人品堪忧的特朗普在这件事上,其实倒有点理想主义的光环了。


某些人陷在对特朗普的批判情绪里无法自拔,倒不如耐心等待一下他的治绩,再做臧否。毕竟《纽约时报》和盖洛普所没有呈现的民意,朋友圈里也没有。


一切还是要用结果说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