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勤奋好学的典故

如题所述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 映雪: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囊萤: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5
【成语】: 囊萤映雪
【拼音】: náng yíng yìng xuě
【解释】: 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出处】: 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拥书成学,至乃集萤映雪,编蒲辑柳。”
【举例造句】: 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芳。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
【拼音代码】: nyyx
【近义词】: 囊萤照雪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勤学苦读
【英文】: read by the light of bagged fireflies or the reflected light of snow
【故事】: 晋代车胤从小就好学不倦,因家贫没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在夏夜他见室外飞舞着萤火虫,就用白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吊在书本上方,借着微弱的光线进行读书。同朝的孙康因为家贫,雪夜里借着窗外映来的雪光进行读书
【成语】: 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解释】: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处】: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举例造句】: 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拼音代码】: zbtg
【近义词】: 囊虫映雪、穿壁引光、废寝忘食
【反义词】: 不学无术
【灯谜】: 挖墙而入窃一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勤学
【故事】: 西汉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有书的人家去免费帮工换取书本,他刻苦学习终于在汉元帝时期当上太子少傅
【成语】: 焚膏继晷
【拼音】: fén gāo jì guǐ
【解释】: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举例造句】: 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 ★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拼音代码】: fgjg
【近义词】: 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反义词】: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用法】: 作谓语、状语、分句;指人勤奋
【英文】: burn a candle to prolong the day
【成语】: 悬梁刺股

【拼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举例造句】: 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拼音代码】: xlcg
【近义词】: 悬头刺股
【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故事】: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战国时纵横家苏秦到秦国游说失败,为博取功名就发愤读书,每天读书到深夜,每当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铁锥子刺一下大腿来提神
【成语】: 韦编三绝

【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举例造句】: 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拼音代码】: wbsj
【近义词】: 三绝韦编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

【英文】: diligent in one's studies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十分好学,晚年还坚持研究《易经》,他反复钻研该书,把该书的捆竹简的牛皮带都磨断了三次,终于把研究的心得写成十篇文章,即《十翼》。后人把《十翼》与《易经》附在一起,作为《易经》的补充部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05
建议你看看三字经,里面有很多勤奋学习能典故!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程门立雪,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