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分钟了解中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0
中医是什么?这个问题只有中医在异质的文化环境里遭遇生存与发展危机而要进行自我身份识别的时候才会提出。中医在以儒道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固有文化环境里,其文化以及学科属性、存在的合法性与认知的正当性在中医家的自我意识里都是自明的,所以古代的医家不需要知道“中医是什么”就能自发地去学习和发展中医。但从民国开始,以科学为核心的西方理性主义文化在中国开始大规模传播,伴随着广大西化知识分子对中医的排斥与诋毁,以及国民党政府对中医的强力打压,中医家就在科学主义的时代精神影响下逐渐丧失了文化自信和中医主体意识,他们开始自发地去学习西医,并企图利用西医去阐释、改造中医,实现中医的科学化。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推行全民的科学化教育,接受科学化教育的现代中医人自我意识里已经没有能够理解中医理论的元意识和思维方式,他们不辨中西、不知道中医的文化和学科属性,更不知道中医理论的所以然。处在现代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环境里,迷茫的现代中医主流学界急需解决“我是谁”的问题,才能按照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和文化特征去发展中医。
第2个回答  2021-04-25
这个问题在三七先生的文章中回答的极为精辟,不管是不懂中医还是学习中医的都应该仔细阅读一下。节选部分如下:
首先,中医是产生发展并传承于中国本土的医学。医学是用来防病的,也是用来治病的。防病的是养生手段,治病的是医学方法。防病与治病是中医在同一理论框架之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
中医的最古老的理论经典荟萃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素问》讲了阴阳五行以及五运六气等中医学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对一些病证的解释,及一些治病的方法;《灵枢》也称针经,是讲用九针的方法,通过针刺穴位治疗疾病的。同时阐明了经脉的走向与脏腑归属,以及营卫气血的运行规律,这是中医最核心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所有民族传统医学的独特之处。可以说,如果没有了经脉脏腑营卫气血这套认识,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一切养生治病方法,中医也就不存在了。
中医最权威的实践方法集成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是建立在六气辩证体系之下的,破解一切外感内伤疾病传变规律的方药集解。仲景云:虽不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如实之言也。
疾病分外感内伤两种:
外感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内伤病由内及外由深出浅。
外感病以外散为愈,内伤病以内消为愈;
外感至下利不止为危,内伤至外疮不敛为危。
外感病偏于形气,用药可治;
内伤病偏于精神,非心不医。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内侵为外感,饮食劳倦五性七情偏颇所致为内伤,又有跌打虫兽所伤等不内不外之专科,一切疾病总共不过这或内、或外、或不内不外三种。
针灸,汤药,推拿,按摩,点穴,拉筋,拍打,刮痧,拔罐,皆是中医治病之手段。移情、化性,七情克制,皆是解郁舒愤排遣释放烦恼嗔恨之良方。
中医治病,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养生从中立本,治病以平为期。适可而止,过犹不及。此平衡点即养生根本之一中字。
同一套理论体系,由于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每个人的见解观点可能都会不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正如盲人摸象。但这所有观点汇聚在一起则正好构成了一头完整的大象,只要不偏执于自己的所见,在认同大象无形的基础上,每个观察者都能起到一得之见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9-08-20
中医是指,以中和平衡、阴阳互补、辨证施治的原则,采取健身祛病的理论方法治理病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3
中医的中,不是中国医术的中。是,上医中医下医的中。三种医术一直都存在着。上医于无形,所以常被人所略。中医于道相,所以重于初命之根。下医于病显,所以,常被人认同。例如,就像扁鹊三兄弟。
而现代人把中医说成中国医术、中国医道或中国医生,非常不正确。把中医与道术理论结合,却不知有上医者于道术未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