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游记》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来的?

如题所述

蒙古铁骑的几次西征打开了欧洲和亚洲之间的通道,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马可·波罗游记》就是这种交流的成果之一。马可·波罗生于1254年,是意大利威尼斯人。威尼斯是一个具有经商传统的城市,是当时地中海的商业中心和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马可·波罗正是出身于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的大商人,都曾到过中国,并且受到了忽必烈的接见,他们回到威尼斯后,经常讲述一些东方见闻给马可·波罗听,在这个少年的心灵中种下了渴望经商和漫游东方的种子。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叔一道从水城威尼斯起程来中国。他们先乘船横渡地中海来到耶路撒冷,然后经小亚细亚半岛、底格里斯河谷来到古城巴格达。接着,他们继续南下到达波斯湾的海港忽里模子,原想从这里乘船去中国,又怕海上风暴险恶,最后决定还是从陆路走。他们北上越过伊朗高原及沙漠地带后折向东行,翻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沿着丝绸之路继续东行,穿过塔里木盆地和罗布泊南缘的和田、且末诸城,越过沙漠到达沙洲(今甘肃敦煌);再经过河西走廊上的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北上宁夏(今银川),穿过草原,最后到达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境内)。他们沿途历经千辛万苦,费时三年半,到上都时已是1275年的夏天了。

忽必烈很高兴地接见了马可·波罗一行人,并且把他们留在大都居住、任职。年轻的马可·波罗聪明谨慎,擅长辞令,很快熟悉了蒙古的风俗习惯,学会了骑马射箭和蒙古语等语言,获得了忽必烈的器重。

忽必烈曾两次派他巡视南方:一次是陆路,从大都经保定、太原、奉元(今西安)、成都,最后渡过金沙江到达云南;另一次是沿大运河南下,经过运河沿线的济南、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等地,最后到达福州和泉州。据说他还奉命出使过南洋和东南亚。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在中国住了17年,不免思念故乡,他们于1291年初离开大都,随同出嫁波斯的公主返程回国。这次,他们走的是水路:从泉州起程,过南海,穿马六甲海峡,横越印度洋,约在1293年初春到达波斯湾的忽里模子海港。

马可·波罗等在波斯略做停留,便从陆路北上回家。可是他们在途中遭到抢劫,直到1295年才回到阔别24年的故乡威尼斯。他的东方之行轰动了整个城市,人们争相观睹,听他讲述神奇的东方之旅。

13年后,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城邦发生战争,马可·波罗自告奋勇地参战,他担任舰长,后因兵败被俘,关在热那亚的监狱里。作为一个见多识广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东方之行已使他闻名欧洲,即使在狱中,也不断有人找他询问有关东方的见闻。最后,由马可·波罗口述,由同狱的小说家鲁思梯切笔录,他们在狱中用当时流行的法语写成了《马可·波罗游记》。这本游记传抄出狱后,人们争相传诵,很快就用几十种文字传抄和翻译出上百种版本,轰动了整个欧洲。游记分为四卷:第一卷记述了从威尼斯到元上都这一路东行的见闻;第二卷记述了有关忽必烈和中国的见闻;第三卷记述了中国的近邻日本及东亚、南亚的有关情况;第四卷记述了北亚及成吉思汗后裔之间的战争等。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100多个城市,涉及亚洲的大多数国家,但叙述最多的是中国,特别是他居住多年的元大都以及杭州等地的风土人情、气候物产、朝政宗教等。

这本游记对后来欧洲航海家和探险家的影响很大,促进了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例如,哥伦布就是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信出海远航,最终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新航线。

19世纪以来,各国学术界对《马可·波罗游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公认它提供了许多极有历史价值的资料,涉及地理、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很多方面。

《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本把东方地大物博的中国介绍给西方的著作,书中渗透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这本书是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而作者本人则是那个时代的伟大的旅行家。

马可·波罗画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4
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蒙古公主到波斯成婚。

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

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他们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

他们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9月7日不幸被俘。

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