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有趣的文学梗?

如题所述

1.1935年 ,巴黎大学 ,中国年轻的留学生陆侃如正在进 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一路应答如流,主考官很满意。突然,主考提出一个怪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第一句为什麼不说「孔雀西北飞」呢?”凡是学习过古文的都知道,诗文中很多方位词意义是虚化的,不可望文生义,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未必北山就不可以放马。但如果这样回答,势必显得呆板。陆侃如思考了一下,就答:“因为「西北有高楼。」”这句话引用的是古诗十九首的名句。“西北”刚好跟“东南”相对,西北的楼高,孔雀飞不过,只好改道东南飞了。

2.《秋灯琐忆》中记道:雨打巴蕉,蒋坦在芭蕉叶上写下了“是谁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第二天秋芙续道“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

这两句话,源自于纳兰性德《饮水词》。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3.话说胡适之先生在北大任教的时候,天天打鸡血一样逮着一个场合就安利白话文。同在北大任教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对此十分不屑,于是天天打鸡血一样逮着一个机会就拿胡适开涮比如上课的时候,黄侃喜欢这样打趣。那个胡适老说白话好,我看未必,比如胡适的太太死了,家里给发电报,文言文“妻丧速归”,四个字就够了。而用白话文就要写“你老婆死了,快点回来啊!”。十一个字,比文言文贵两倍。后来胡适又在课堂上大力推广白话文的时候,就有学生跳出来指出文言文比白话文简练,发电报更省钱。胡适笑笑,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谢绝了,用的白话文。如果用文言文,力求最短,你们该如何回复。最后大家一致采纳的是: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笑答,我的比你们的还短。只有五个字。

谢谢,干不了!

4.苏小妹额头高,苏东坡嘲笑她,“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不干了,反击苏东坡脸长,“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才流到嘴边”。

5.诗人张籍是韩愈的大弟子,可是最崇拜的人却不是自己的师傅,而是诗圣杜甫。他相信 " 吃什么就补什么 ",就把杜甫的诗集烧成灰,然后将灰烬取出来伴着蜂蜜吃,像吃补药一样,每顿必饮。也许真的是吃什么补什么,张籍以杜甫作为榜样,发奋写诗创作,后来在诗坛竟也混出了名气,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 " 张王乐府 "

6.1934年,国民党北平市长衰良下令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鲁迅先生听到这件事,对几个青年朋友说:“男女不准同学、同泳,那男女一同呼吸空气,淆乱乾坤,岂非比同学同泳更严重! 袁良市长不如索性再下一道命令,今后男女出门,各戴一个防毒面具。既免空气流通,又不抛头露面。这样每个都是,喏!喏! ……” 说着,鲁迅先生把头微微后仰,用手模拟着防毒面具的管子…… 大家被鲁迅先生的言谈动作逗得哈哈大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说个欧阳修的。
欧阳修是宋朝的大诗人。有很多人都去拜访他,请他指点诗文。有个能做几首诗的公子哥儿,不服气。他逢人便说:"欧阳修也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什么了不起!我非跟他比个高低不可。"
这天,他去找欧阳修。在路上,他碰见一个中年人,他问:"老兄,你是去找欧阳修的吗?"中年人点点头说:"是呀!"于是俩人就一路同行。公子哥儿把自己去找欧阳修的事向他说了一遍。中年人说:"看来你很有学问,做一首诗如何?"公子哥儿看见前边有一棵枯树,就随口吟道:"前边一枯树,分成两个杈。"中年人接下去说:"春至苔为叶,冬来雪作花。"公子哥儿一听乐了。"行啊,老兄。有了你,我就更不怕欧阳修了。"
二人走着走着,看见一群鹅跳到河里。公子哥儿又来劲儿:"对面一群鹅,扑通跳下河。"中年人又接了下去:"毛浮绿波动,颈曲作清歌。"公子哥儿上上下下打量了中年人一番,说:"想不到你还真有两下子。走,上船。过了河,就离欧阳修家不远了。"
他们上了船,公子哥儿还在卖弄:"你我一只舟,去找欧阳修。"中年人微微一笑,又接了两句:"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