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处理不好和父母的关系?

如题所述

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和父母沟通不畅的难题。
后面随着自己的成长和学习,发现中国式家庭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多数和缺失“边界距离”有关系。
中国式的家庭,太难掌握适度距离,没有边界感。
比如,单身时,他们逼着我们相亲;恋爱了,他们在旁干涉;就是结婚生子了,他们还得参与小家庭的大小事务。
我们要的独立,他们置之不理,他们要的掌控,我们无法接受。
这里想说的是,天下的许多儿女和父母都处理不好彼此的关系,不是因为他们太笨、情商低。
而是:中国式的家庭,太难掌握适度距离,没有边界感。
一、 父母没有边界感,会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边界感,是清楚区分自我与他人界限的标志。
当别人离我们太近,我们会自然躲开,因为会意识到对方正侵占我们的身体边界。
但是当别人控制我们的思想时,或许我们只是不断顺从,却无意识他正侵占我们的精神边界。
人与人的交往都需要建立一种边界意识,哪怕是最亲密的亲子、情侣关系,也不能毫无原则的侵犯和独占,这是我们对自己清醒的定义,对他人合理的认知。
只可惜,许多父母却以爱之名,从小就侵犯了孩子的边界,导致他们不知不觉成为这样的人:
1、 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定义,没有自我
许多父母从小就没有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边界意识,他们事无巨细的操心、无孔不入的干涉、强烈固执的参与,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学习、生活,而一旦孩子有所反抗,父母就会冠以不孝之名。
于是,在父母无形的压制下,孩子很难分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父母想要的,他们认为只要服从了父母的意愿,就会被定义为好孩子,就会得到更多的夸奖、称赞。
所以习惯使然,成年后他们依然沿用这个模式,在朋友、爱人、同事身边,用不断的讨好、迎合来取得关注和肯定。
他们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认为别人说的才是对的,别人的评价才是真的,用别人定义的方式去生活,最终成为了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2、 压抑内心,没勇气对不喜欢say no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渴了、饿了”就会跟父母主动提出诉求,如果父母问清楚情况后,马上就拿来吃的喝的,这会让孩子认可自己的感受,感觉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
但是,倘若父母没有给予回应,反而质疑道“你不是刚刚吃过喝过吗,怎么这么快就饿了,是不是又开始胡闹了?”
这就是父母用自以为是的经验在侵犯孩子的精神边界,这会让孩子从小就不敢轻易说出感受,对于真实的内心充满困惑、否定和不接纳。
当一个人痛的时候,他会喊痛,这是一种本能驱使下对感受的表达,但父母不问是非缘由的批评和质疑,导致孩子的真实感受被不断压抑,认为自己想表达的总是错误的、不真实的,甚至是愚蠢的。
所以他们会习惯性隐藏真实的内心,长大后成为一个唯唯诺诺、压制内心情绪的人。
最常见的就是,哪怕专业不喜欢、工作不开心、相亲不顺利、婚姻不幸福,也没有勇气对不喜欢、不想做的生活大胆“say no“!
3、 妈宝巨婴,没有能力独立生活
生活里的妈宝巨婴,不过都是父母“惯“出来的,这种“惯”就是父母没有边界感的一手操办了孩子的人生。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成,从小被母亲溺爱,被母亲安排,导致结婚成家后都在以啃老为荣,直到母亲去世,他才意识到生活的苦难和自己的无能。
有一种父母被称为“直升机父母”,他们就像孩子头顶不断盘旋的直升机,随时随地要去干预、插足孩子的成长。
小时候该让孩子自己做的,你帮他做了,长大后让孩子自己承担的,你替他抗了,结果孩子成了精神巨婴。
完全失去了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6
我觉得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20岁的人不可能有40岁的阅历和经验,但40岁的人不可能有20岁的人朝气蓬勃和有理想有抱负,二者都像在一条河的两岸眺望着对方,从年龄层上就决定了“代沟”是一定存在的,不认清这一点,一味的寻求沟通也只是徒劳
首先从家长层面讲,家长受教育水平有限,他们很难去有耐心和方法同孩子接触,而且从家长的角度看要承担家庭生活日常开销,而且成人思维就讲究的是“等价交换”,我对你付出精力和金钱的同时,也希望得到等价的回报,简单的讲,你吃我的饭,我就有指示你的权力,参照公司上下级关系,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过程中总是会不由自主的传达“焦虑”,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受到过来自父母的“焦虑”情绪,孩子会跟着不安,但很多问题都是琐碎可解决的,焦虑情绪的积压就会在孩子心理造成一定阴影,改进的办法就是先从态度改变,收起焦虑的情绪,进行友善沟通,把问题讲清楚和提供自己的观点,是商量探讨而不是一边倒的碾压,应该没有人喜欢被强制执行某些措施和强制贯彻某些想法观念
再从孩子角度切入看,我试问有哪个孩子切实的明白生活的不容易,20岁以下的都属于孩子范畴,只不过有大孩子,小孩子之分罢了,我想每个人在初中高中年纪仍会有中二的情绪,觉得自己与世界是两条运行的线,可是仔细想想,这务实吗?背离所谓“世界”的目的又是什么?突出个性是好事,但为了立异而标新到底对或不对,如果承认自己是个言而有信的人,至少是个愿意承担的责任的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见过太多太多的孩子就是,行有害虚伪之实,表以浮夸显弱之词,轻则不懂理解,重则就是“错的是世界不是我”,坦诚的讲,做为孩子总会犯错,犯错就承认并试着改进就好,没有人真的一点错误都不翻,有些障碍就是翻过去了就是翻过去了,以后做起来就是信手拈来的事,再讲很重要的一点,马哲里面有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简单点说就是没钱,你说啥都没用,想跟父母站在一个层面聊天就先学会怎么让自己经济独立起来,有自己的收入,你才能有一天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用自己的积蓄把它做成了,父母的观念就会被强制更改,他们也就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成长
先站直了“腰杆子”,说话才能有力,才能响亮,躺着是舒服,但说话就是没劲
第2个回答  2021-01-15

第3个回答  2021-03-18

第4个回答  2020-06-16
可能你成长到了某一个阶段,需要重新定位和父母的关系。依赖少一些,独立思考更多。平时沟通好好说话,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