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岁的年纪应该怎么活出自己的人生?

如题所述

一、拥有靠谱的梦想

靠谱梦想的原则:

1.实现自己生命价值

2.能够持续自我造血

3.能够给他人提供价值,同时取得他人价值回馈

我个人认为,一个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旅程,想要给社会带来帮助并贡献价值,就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持续自我造血、能够给他人提供价值,同时取得他人价值回馈的行为。

就比如阿里巴巴,做了一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淘宝,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主靠淘宝可以活得非常好,而且也能给阿里回馈非常多的价值,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能持续运转的生意。这种生意就可作为一个持续的人生追求。

总之,一定要分清消费、没有回报的投资行为和可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生态系统之间的差别,后者才是你应该去追求的。

二、活得努力又值钱

三个关键词:真实、精准、持续

1.真实坦荡拎得清

对任何事情探索自己真实需求。

我们没有必要为腐朽的观察、观念、观点付出代价。放在以前的社会时代我不敢讲这样的话,至少对于我们90后来说,在我们面前是一片未经开垦的互联网时代奶蜜之地,一次在互联网公司弯道超车的绝佳良机,一个在大城市改天换月大展身手的时代,一个正常国家的崭新未来,没必要为这些“人生必结婚,结婚比买房”腐朽、落后、愚蠢的就观念付出代价。观念会消亡,社会会正常,常识会永生。相信常识,拥抱事实,皈依真理。

2.活得明白,做了选择后的全面负责,全力以赴去抓住。

 现在的我,越来越倾向下面这样子的状态。我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贪心的人,也为自己的贪心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但我并不会感到遗憾,我选择的人生就是这样,在每个阶段,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去抓住。至于我会错过什么浪漫温馨的风景,失去什么人间灯火的温情,那就错过好了。我甚至告诉自己,可能你生命里本来就没有这些。我是那种,不指望生活随机分发我小确幸的,而是自己给自己大犒赏的那种人。

2.精准专注心狠手辣

武林高手般心狠手辣盯着你的目标,不去理会也没有时间理会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动声色地除掉人生道路上的所有障碍。

剔除日常吃喝拉撒,让自己做的每件事都跟梦想有关。

与梦想无关的事情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也许有的人说这样做是不是活得太累了,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能够活出自我,无论怎样与众不同都不过分,只要你能够活出自我,无论怎样雄心勃勃都不过分,只要你能够活出自我,无论怎样苛刻都不过分,只要你能够活出自我,无论怎样坚强都不过分。再说了,我做事,累的又不是你。

清楚自己做事的目的,无论你是想纯粹放松,还是想放松的同时精进,只要你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

3.持续:保持自己的节奏,每天进步两点点

人生在世,不是和别人比拼的。就算是跟别人比拼,拼的也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人生拼的事全局观与资源配平能力,你必须要按照自己的目标,合理分配稀缺的资源。

持续行动,一点一点靠近自己的目标。保持自己的节奏,需要你跟自己的身体、心灵做连接,知道清楚它们当下的真实需求,进而调整行动。

每天只比你进步一点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帮我点个赞吧~关注我吧~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爱喝蜂蜜柚子,把每一天活到极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4

上周在南京出差,深夜拖着疲惫去跟朋友见面,畅谈至凌晨两点。回到酒店已近三点,同屋的同事竟还未睡,点根烟,对着65层下的旧都夜景发呆。他非健谈之人,光头,一副艺术家模样,气质有天然的冷漠,之前交往无非公事,更无多话。不知道怎么提到了当今青年人的心态和选择,竟就聊起来,再也收不住。


他18岁出来闯荡,没念过大学,今年38岁,是一本著名杂志的设计总监。如果这是一个老套的励志故事,我可能再无兴趣听下去。但他说,我不知道你们这代人是怎么想的,我反感几零后几零后的区分和标签,我跟很多自己的同龄人聊不来。人是靠价值相互认同的,而不是年龄。现在你们这代人看上去都挺急,房子、车子、 票子,但就是你们同龄人,也不全是这么想的吧?我点头。他继续道,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苦闷,真的,都是这么过来的。


两年前我才有了自己的房子,今年儿子两岁了。我觉得一切挺好。25岁时我在一家体制内单位工作,已有七八年工作经验,呆不下去了,要走。领导请我喝酒。他一口闷了一杯酒,跟我说,你还年轻,别想那么多,别着急,做该做的事。就这一句话,我受用至今。我年轻时爱玩、浮躁,总有各种诱惑扑过来。我就记着老领导这句话,其他都不想,就做自己的事,一晃眼就到现在了。他继续道,你要说奋斗什么的,我从来没有,就是一步步来。房子、车子这些东西,说真的,只要你不傻不笨,踏实做该做的事,到时间都会有的,不可能没有。别去想它。别去管别人怎么做,相信自己的判断。守得住,慢慢来。


他说,守得住,慢慢来。


一个月前,我刚来,抱回家十几本往期杂志。匆匆翻完,绝望地陷进沙发里,给老师发短信:文章何时能写过四大主笔啊?差距不是一丁半点。他回,别急,你年轻。我说,我都24岁了,还看不到一点希望。他回,才24岁。我们最年轻的也30出头了,别急。

才24岁。他连说两次,别急。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写,我们总是对短期收益期望过高,却对长期收益期望过低。

他指英语,也说人生。

说来说去,还是急。

第2个回答  2017-08-14

朋友问我,以后想做一个出色的记者吗?我说,不知道。他诧异,你不是混传媒圈吗?我亦诧异,为什么要在20岁出头的年纪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定义即枷锁,即画地为牢。难道这个年纪,不应该是尽一切可能伸展自己的触角,去触摸不同的、多元的事物,感知并观察丰富、蕴藏无限可能性的世界么?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的大门。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的事情?你才20多岁,20多岁,20多岁。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职业旅行家?为什么不能去做NGO?为什么不能在码了几年字后,突然迷上了摄影?为什么不?


阅读名人传记,好处是能藉由他者在人生关键时刻的抉择,参照自己的生活;而负面效果却可能更致命——“从小立志做一名……”。


若你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花些心思,会看到一条似乎清晰的轨迹和路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啊。如果你写过申请学校的PS,可能有类似体验。但,这或许是欺骗性极强的“假象”——回望过去履历难免会总结、归类,拎出一条主线来并不困难。 很可能,你从一开始并不是想成为这样的人,甚至并不知道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只是迷迷糊糊的,循着兴趣走过来了。


是的,是兴趣,而不是规划——“从小立志做一名……”。


若日后我莫名其妙成了一名电游玩家,我在个人传记里也可以深情回顾“我从小就立志做一名职业电子游戏玩家”,因为我4岁开始玩电子游戏,至今仍不辍,算得上发烧友。


莫忘了,冯唐年轻时是个诗人、文艺青年,后来修了妇科博士,再后来做了***,现在又做了实业。

莫忘了,老罗直到27岁之前,还认为自己终生跟“老师”和“英语”这两个词绝缘。

我一直对“规划”二字持有戒备,所谓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忽悠者众。


人生是靠感知的,如何规划呢?职业生涯是靠机遇和摸索的,如何设计呢?而规划如何成功,更是无稽之谈。丹青老师28岁登上去美国的飞机时,如何规划自己此生要成为对公共领域发言的学者名流呢?他只是喜欢画画,就画,一笔笔的画;秦晖老师15岁下乡插队时,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待农村了,如何“立志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标杆”呢?他只是喜欢阅读,就读,一本本地读。


如果我四五十岁时有机会受邀到年轻人中去开个讲座,一定要叫做“我的人生无规划”;如果我混得灰头土脸,在世俗意义上是个无人问津的卢瑟呢?那我就跟自己的孙子吹吹牛逼讲讲“无规划之人生”中好玩儿的故事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8-14

如果你时常参加中国大陆的思想人文类沙龙,哦不,或就是普遍的名人讲座。在提问环节你几乎很难错过一个问题,“XX老师您好,请问您对当代年轻人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据一些讲演者众口一词抱怨,这几乎是最令他们反感、厌倦的问题。或许连提问者自己都很难意识到,这个愚蠢的问题潜藏着一个不易察觉的心理成因:请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像您一样成功、出人头地。


不然呢?如某位学者所言,一个年轻人恳请一个老东西教自己如何面对新鲜世界。荒唐吗?丹青老师说,爱干嘛就去干嘛,关我什么事?你们好不容易生在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时代,却还想让别人指导你该怎么活。


当真连自己喜欢做什么,该如何活都不知道么?想赢怕输罢了。该做些什么、走什么样的路,难道不是循着内心的声音一步步摸索、试错出来的吗?走岔了,就退回来;走得急,就缓一些。时不时停下来想想,望一望,琢磨琢磨,再继续走。


怎么可能不摔跟头呢?怎么可能诸事顺利呢?怎么可能有条一马平川叫做“成功”的路供你走呢?不多试错几个怎知自己跟什么样的人处得来呢?同理,不多尝试一些怎知自己喜欢什么不适合什么呢?


正如丹青老师给贾樟柯的书写序,“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青年人的选择就如整个国家急功近利的写照,“先污染后治理”,先成功后成长,先找工作再找兴趣,先出人头地再寻找自我。某位职场中的朋友抱怨,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迷失了困惑了。不知自己到底适合这份工作吗?


我问,你到底喜欢做什么?他嚅喏半天,说不上来。

有的明确表示,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我该去报个拉丁舞班吗,去报个吉他班吗?


从事并非自己志趣的职业问题并不大,业余时间发展偏好就是了。但我后来才醒悟,比“不能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灾难性一百倍的,是压根“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