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人进行心理疏导。

如题所述

怎样对人进行心理疏导

一、以对方的情绪为主
进行共情的首要任务是体验对方的思维和情感。我们既然要锻炼共情能力,首先就是以对方的情绪为主。对于很多优秀的安慰者来说,倾听是最重要的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D.W.Carroll认为,语言和面部表情往往是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
人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会本能地寻找宣泄点,在很多时候,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代表了他们此时的心境,而这正是安慰者寻找切入点的机会。
根据对方此时的情绪状态,以及本着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的原则,我们在倾听过程中应该通过这些已经获取到的有效信息搭建一个对方的基本框架,找到对方的表达重点,就可以得出对方大致的情绪痛点和心路变化,共情才能有效展开。
并且,还可以在临近末尾时给予适当的建议,这会有效的提升对方对你的信任感。

二、尊重对方,减少自我表达
很多人在安慰朋友时都会存在自我表述太冗长的情况。他们喜欢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剖析,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对方的主观感受。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写道:与人相处时,我们面对的不是绝对的理性动物,而是充满了情绪变化、满腹成见、受自负和虚荣驱使的生物。
所以,保持理性并不是共情能力的体现,反而会让对方感到你的冷漠。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管理顾问查尔斯·吉德林认为:把难题清清楚楚地表述出来,便已经解决了一半。
保证对方的表达欲望,在安慰过程中十分重要,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对对方的尊重,更是让他们在自我表述过程中进行再次的情绪梳理。在很多案例中,讲述者在平静地陈述完之后,情绪就已经平复许多了。
安慰一个人的时候,不过多的进行个人意志的表达,将时间和话语权交给对方,效果往往更好。

三、注意表达情绪
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为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
对于很多人来说,说话的语气代表情绪,而情绪往往有着很强的传递性,在很多时候,交流过程中内容的交换远没有情绪的感染有影响力。
心理学上认为,情绪由三部分组成:
主观体验
生理唤醒
外部行为
其中,外部行为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重视,而在倾听和安慰的过程中,安慰者的外部情绪表现很容易对对方造成影响。
事实上,拥有同理心的人往往会和对方保持一致的心境,盲目的悲伤和乐观都会给予对方心理上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引发对方的不自信和焦虑心理,这往往就导致了安慰的失败,并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4
对症下药,他在哪方面想不开就在哪方面下手进行疏导。我觉得心理疾病有慢慢的疏导。可以带他出去玩玩,吃点好吃的。亲亲朋友都对他好点。让他对生活有信心。慢慢的就会好了。
第2个回答  2019-10-04
心理疏导五步手法:聆听、区分、提问、反映和引导。

七个要领
1、主体特征和能力要求
2、对象特征和主观诉求
3、环境特征和结构动力
4、疏导方向和目标设定
5、路径选择和方案制定
6、工作姿态和疏导效果
7、暂停调整和积极终止
第3个回答  2019-10-04
你想疏导什么呢?对号入座,用真情去感化他,不要你觉得,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理解他的感受,进而去化解他的痛苦。
第4个回答  2020-03-06
心理疏导
听 说 问 答四步。
建议学习心理疏导职业课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别人。
上海新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