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哪有光.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乾隆活到88岁,从出生到死亡,活了三万多天,淫了四万手湿,假设他一生下来就会写淫湿,那也是平均不到一天就是一手,高产倒是够高产了,水平嘛,呵呵。

这手湿,只是乾隆几万手湿里头的一手,水平也就那样,但抹黑人的水平,却是很高的。

抹黑一个人,最笨的,就是公开承认自己的立场然后大骂对方大逆不道,比如清朝文人周星誉骂钱谦益“时我世祖定鼎已六七年……是时残明遗孽,犹假号岭越间,江浙遗民,与海上之师互为影响,故牧斋自附于孤臣逸老,想望中兴,以表其故国旧君之思,真无耻之尤者也。”

按他的说法,一般人不仅不觉得钱谦益“无耻之尤”,反倒会觉得钱谦益是一个勇敢的抵抗者。

所以,谴责钱谦益的反清行为根本无法抹黑钱谦益。所以死盯住钱谦益的降清经历不放,毕竟中国人最痛恨的,未必是清妖,而是叛徒。
  所以,必须给钱谦益打上一个“两姓事君王”的标签,死钉住他曾经投降的槽点不放。
  所以,明眼人心里都有数:钱谦益最让乾隆痛恨的,并不是什么“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之类,而是他最终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那么,怎么看待钱谦益的降清经历呢?

实际上,明末,东南士绅眼里的皇权,根本谈不上什么至高无上,在他们看来,读圣贤书,是用来应付科举,获得公雾猿资格的,说说可以,谁都不会当真,毕竟皇帝不管饭。皇权和士绅,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合作关系,所以,谁当皇帝,他们都没意见,只要别收税,少收税,向自耕农收税,不触动我们的利益就行。

  结果是,我大清来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跑马圈地,迁界禁海,剃发易服……不仅一般百姓被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官僚士绅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所以相当一部分士绅,哪怕他们曾经投降了我大清,在这种政策下,他们也造反了,钱谦益就是其中的一员。

  确实,钱谦益不是什么好鸟,正如历史学家吴晗所说,“居乡时是土豪劣绅,在朝是贪官污吏",但是,我大清是好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跑马圈地,迁界禁海,剃发易服……和我大清比起来,钱谦益那点破事算个鸟?
  不欠你什么,你不仁,我不义,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13
这几句话是乾隆讽刺钱谦益的,钱谦益是明朝臣子,前期在明朝文坛还挺有名的,平日开口闭口高节大义,清军攻入的时候,却选择了投降,侍奉了两姓君王,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不被明朝旧臣接纳,另一方面又被清朝廷耻笑,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哪里会有光彩之处。
他的小妾可能比他更有名,柳如是,柳如是跳河殉国(最后被人救起),他却嫌弃水凉,并且借口是柳如是不让他跳河殉节。不仅自己投降,还劝说自己的友人投降,让人非常不耻。
古往今来,三姓家奴本来就是一种让人不耻的存在,不论哪一方都瞧不上这样的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