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独酌》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                    

释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

1.陶渊明《杂诗》:"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

3.三人:指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一说月亮、作者及其身影恰恰合成三人。

4.对:朝着

5. 不解:不懂,不理解。不解饮:不会喝酒。

6. 徒:徒然,白白地。

7.将:和。 

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

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

10.相期:相约会。

11. 邈(miao第三声):遥远。

12.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13.徒:徒然,白白的。 

译文:

我在花丛之间喝酒,一醉方休,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月不能与我同酌共饮,影徒然地跟随着我的身体。

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我愿与你结下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会在遥远的银河!

诗文解释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时欢娱。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们的踪影。让我们结成永恒的友谊,来日相聚在浩邈的云天。

诗词赏析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1
这首诗写了李白在心情苦闷下写的这首诗。
第2个回答  2017-12-10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哪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月亮和身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美好的春光。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结为忘年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天如若不喜欢酒,喝酒的星宿就不会在天上

    地如果不喜欢酒,地上就不应该有酒泉

    既然天地都喜欢酒,我喜欢酒就无愧于天地

    已经知道清酒称作圣人,就不要再说浊酒称作贤人了

    既然贤人和圣人都喝了,为什么还要求神仙?

    喝下三杯就通晓了人生的规律,一斗过后你就与万物同生

    知道了酒中的乐趣,清醒的人如果要问,我不告诉他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⑴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 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 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 万事固难审。    
    醉後失天地, 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 此乐最为甚。    
    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 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 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 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 乘月醉高台。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鉴赏

    这组诗共四首,以第一首流传最广。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