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1、学奕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6�1告子》,全文讲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个学生虽然听着,但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飞来,用弓箭射它。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选编本文一是因为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三次出现文言文。前两次分别为:《杨震暮夜却金》、《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异较大,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学习方法已有初步接触和了解。作为第三次学习文言文,应重在放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借助释文,读懂文言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文中所含的道理,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理解古文中的6个“之”,尤其是后4个。在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琢磨出“读好文言文”的方法:反复诵读、放慢速度、注意停顿、古今联系等。
全文注释详尽,初步理解文意不是难点,但文中出现6个“之”字,其中前2个为助词,后4个为代词,所代的内容不相同。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也是阅读理解文言文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诵读中,明白其意。我们知道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研读课文、探究疑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初步的感受、理解和欣赏能力。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使学生读懂,读出滋味来,以读为本,重在感悟积累教学。阅读是学生个性行为的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自身来学习本文。
虽然这节课相对顺利地上下来了,但是总体自我感觉有几点做得不足的是:
1.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文言文,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还是离他们生活很遥远,因此,在预设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过于高估。
2.学生课堂上有几个地方较为精彩的,比如小航同学在开始质疑时提出:为是其智弗若与?为什么回答:非然也。这是学生初学课文时的正常疑难,但是老师不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是呀,为什么说“非然也”?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句子来回答呢?然后抓住这个契机,开始学习这前一个人和后一个人学习围棋的表现呢?老师的教学机智还是不够。但是当通过后来的学习,这位学生已经找到了为什么不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的答案时,这种学生能大胆质疑,而后又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感悟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孩子,我认为在评价学生方面还是做得不够。
3.教学时间安排不够紧凑,以致于当学生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时,教师不够机智,不能把它纳入有效课堂里的资源。
一节公开课虽然结束了,但是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更好地上好文言文,让学生做好中小衔接,这是我们今后要继续努力的,我也相信有不足才会有更大的进步,期待自己的路越走越坚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2
上课时有些人而心不在焉,有些人专心致志。后来考试时专心致志的人取得良好的成绩。心不在焉的则名落孙山。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或《学奕》这篇古文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生活中,我们也要专心学习,比如写作业,不能只关注提高速度,而要提高学习质量。这样考试才能得高分。还有,写字时,不能只顾速度,那样将会永远写不好。我相信你已经写好了!
加油!努力!在最后一学期中一起拼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2-05
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可是坐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们的成绩却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部分人像《学奕》中的第一个学生,上课专心致志:而另一部分人则像《学奕》中的第二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开小差,所以才会造成同个班级里的学生成绩有差异。
第3个回答  2014-01-02
dhqhodl
第4个回答  2014-01-02
其实很简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