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这种情况,反复写一个字就会逐渐觉得这个字变得很陌生,这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如果刚看一眼,谁都认识。不过,盯着它多看一会儿,这字就变得生疏起来了。这种情况好像大家都经历过,属于“常见病”,却是疑难杂症。 “三点水右边加个‘来’,这个字念‘lai’,那三点水右边加个‘去’,念什么?” 

这似乎是个再容易不过的问题,但是网上的测试后有人回帖说:“我当时被问到这个题目,随手在纸上写下了‘法’,但是我认不出来它!我觉得没这个字……” 这是个什么字?如果刚看一眼,谁都认识。不过,盯着它多看一会儿,这字就变得生疏起来了。这种情况好像大家都经历过,属于“常见病”,但却是疑难杂症,不好对付。


这就是多看一会儿之后,文字会变得生疏的原因所在:平时我们的思维习惯是看见文字时立即反应出它的读音,进而联想到其意义。当我们仔细看这个文字的时候,注意力转向了它的笔画,一心不能二用,注意力集中到了形状,就顾不上读音了。只看到宝盖加一个“子”,就忘了它读什么了,当然就感觉到生疏了。而且,大脑的记忆活动也有干涉现象,前一波记忆活动对后一波记忆活动会产生干扰作用。重复的字可能会对脑内已经熟悉的字的记忆产生干扰,好像是不断地将一个电线回路接通,而每次都要检查错误一样。

当这个次数足够多,大脑可能就会产生错误反应,从而导致陌生感和对字体错误的怀疑。人类的记忆是基于字词的概念而非字词本身,需要利用上下文,而不是像网络搜索一样利用关键字——把一个字不断重复书写后,因为丧失了语境,人的反应会更接近于网络搜索,也就是说我们其实不是在“回忆”这个字,而是“再认”一次,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陌生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3
我们大脑已经对他产生了疲倦,所以说觉得已经不认识他了。
第2个回答  2019-09-23
就是因为太过熟悉,所以仔细去看就会感觉很陌生了。
第3个回答  2019-09-24
因为写的次数越多了,大脑皮层就会产生一种潜意识的麻木。
第4个回答  2019-09-23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里面的认知神经出现误差了,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