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陶渊明到杜甫,为什么古代诗人大多都是郁郁不得志?

如题所述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到杜甫的多次举进士不中,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在仕途上发展的极为不顺利、郁郁不得志。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古上大多诗人都不喜攀附权贵、趋炎附势,二是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度混乱,很多真正有才华的诗人都只能沦为历史发展的炮灰,他们创作的很多不朽诗篇也都被时间所掩埋。

一、陶渊明不喜随波逐流,最后只得归隐田园

陶渊明曾经为了生计去做了一个小县的县尉,但是他的上级知道是陶渊明当了县尉后,故意为难他,让他到府上去拜访而且还加以羞辱,陶渊明受不了了,还说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语,自此后,陶渊明就对仕途彻底失去了信心,官官相护,暗箱操作、黑暗至极的仕途让陶渊明厌烦不已,所以最后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最后也是成功的开创了田园诗派。

二、杜甫一生未考中科举,最后郁郁而终

杜甫是著名的爱国诗人,但即便他再爱国,他也始终没有获得一个能够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唐朝混乱的科举制度中,杜甫连连失利,所以最后他只能委屈自己,为求得一个小官不埋没这一身才学,杜甫不得不四处奔走送礼,杜甫确实不像是陶渊明一样,那么的有节气,为了生存,杜甫选择了趋炎附势,但是就连这条路他也没走通,最后就连杜甫的小儿子也是被饿死心中。杜甫一生不得志,最终病死他乡。

在那个浮华的朝代,想要真正凭借实力说话,是一件很难的事,那个时候,并没有现在这么法律去约束官员的作为,所以当时的唐朝看起来完整无缺,实质上确实暗流涌动,所以,陶渊明和杜甫这样有才华的文人才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选择漠视朝廷的黑暗,沦为历史的炮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3
古代诗人大多都是郁郁不得志,主要是因为他们本身理想太远大,很难能够实现,只能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后人看来就感觉他们都是郁郁不得志。
第2个回答  2020-05-29
因为他们这些诗人志向远大,情怀高大,不是一般人的精神境界,所以做官之后就觉得郁郁不得志,怀才不遇。
第3个回答  2020-05-29
因为古时候的诗人,刻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当他们的这个目的或者是目标达不到之后,就觉得自己的事业很失败。
第4个回答  2020-05-29
应该是他们把过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做学问上,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方面有些弱,导致自己无法得到更好、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