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开头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有人说过:开头应如“凤头”,起句当如“爆竹”.这不仅强调了文章开头的重要,也提出了对开头的要求:第一,要高峻,统领全文.第二,要鲜明,引人入胜.那么,具体一点,怎样开头才好呢?下面就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格式.一、开门见山,一笔入题.例(1)《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作者从“怕”谈起,叙述任弼时同志的事迹.例(2)《一件珍贵的衬衫》:“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例(3)《挺进报》:“一九四七年秋天,重庆地下党发行了《挺进报》,……”例(4)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以上四例都是“开门见山,一笔入题”,但又不尽相同.例(1)有总领的作用,它牵出了记叙的线索.例(2)像特写镜头似的,形象地入题.例(3)直接点明时间和事情的开端.例(4)以激越的情绪,热情讴歌全文所要赞美的形象———白杨树,不仅迅速入题,而且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交代动机,引起共鸣.例(1)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例(2)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例(1)交代了写作动机:母亲去世,“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由此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情深意长,感人至深.例(2)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正是因为感情强烈,所以才提笔写下此文.三、描写环境,创造气氛.例:刘白羽《海天夜话》:“海涛声渐渐平静,一轮圆月一下隐没在苍茫的云雾之中,一下又把皎洁的光华投向人间.一切都很宁静,从苹果林深处送来淡淡清香.”这篇文章开头描写了宁静、幽雅的环境:涛声渐静,圆月隐现,淡淡果香.写这样的环境为正文写“我”和“我的朋友”谈音乐、谈美术、谈文学、谈人生创造了条件.四、先叙结局,引人探因.例:《第二次考试》:“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个开头先来叙述这件事情奇怪的结果,引起读者探寻原因的兴趣,然后才从头叙述事情的经过.五、设置疑团,造成悬念.例:《同志的信任》:“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通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来客谈了一会,把她送走,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忙忙走回家里.”看完这个开头,使读者产生一连串的疑团:为什么会见陌生女青年?“小小的纸包”里是什么?信是谁写的?为什么是“破损”而“没有具名”的?鲁迅又为什么“急忙忙走回家里”?这些问题一下子吸引了读者,使你非看下去不可.当然,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即使同是记叙文,也会因文章内容不同、作者风格不同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开头方式.这里只是略作介绍,以给初学者引引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2
有人说过:开头应如“凤头”,起句当如“爆竹”.这不仅强调了文章开头的重要,也提出了对开头的要求:第一,要高峻,统领全文.第二,要鲜明,引人入胜.那么,具体一点,怎样开头才好呢?下面就介绍几种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格式.一、开门见山,一笔入题.例(1)《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弼时同志一生有三‘怕’.”作者从“怕”谈起,叙述任弼时同志的事迹.例(2)《一件珍贵的衬衫》:“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例(3)《挺进报》:“一九四七年秋天,重庆地下党发行了《挺进报》,……”例(4)茅盾的《白杨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以上四例都是“开门见山,一笔入题”,但又不尽相同.例(1)有总领的作用,它牵出了记叙的线索.例(2)像特写镜头似的,形象地入题.例(3)直接点明时间和事情的开端.例(4)以激越的情绪,热情讴歌全文所要赞美的形象———白杨树,不仅迅速入题,而且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二、交代动机,引起共鸣.例(1)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例(2)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例(1)交代了写作动机:母亲去世,“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由此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情深意长,感人至深.例(2)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正是因为感情强烈,所以才提笔写下此文.三、描写环境,创造气氛.例:刘白羽《海天夜话》:“海涛声渐渐平静,一轮圆月一下隐没在苍茫的云雾之中,一下又把皎洁的光华投向人间.一切都很宁静,从苹果林深处送来淡淡清香.”这篇文章开头描写了宁静、幽雅的环境:涛声渐静,圆月隐现,淡淡果香.写这样的环境为正文写“我”和“我的朋友”谈音乐、谈美术、谈文学、谈人生创造了条件.四、先叙结局,引人探因.例:《第二次考试》:“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个开头先来叙述这件事情奇怪的结果,引起读者探寻原因的兴趣,然后才从头叙述事情的经过.五、设置疑团,造成悬念.例:《同志的信任》:“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通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来客谈了一会,把她送走,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忙忙走回家里.”看完这个开头,使读者产生一连串的疑团:为什么会见陌生女青年?“小小的纸包”里是什么?信是谁写的?为什么是“破损”而“没有具名”的?鲁迅又为什么“急忙忙走回家里”?这些问题一下子吸引了读者,使你非看下去不可.当然,情况是错综复杂的.即使同是记叙文,也会因文章内容不同、作者风格不同而产生多种多样的开头方式.这里只是略作介绍,以给初学者引引路.
第2个回答  2018-09-13
有,外貌开头法,要引人入胜。
第3个回答  2019-04-01
1、道理开头
(1)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我们的胸怀。”学会宽容,让宽容之花在心中绽放。
(2)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宽容之火在心中燃起。
2、引用材料开头:依米花在干燥的非洲荒漠中,在黑暗地底下努力寻找着它赖以生存的养分,而所有这些努力只为了它的愿景——以七彩的花瓣与高空毒日争艳,即使为此而耗尽生命也在所不惜。愿景成就美丽人生。
3、托物起兴开头:依米花,因“愿景”终就五色斑斓;荆棘鸟,因“愿景”终究美妙歌声。物如此,人依然。拥有愿景,并为之奋斗,美好明天属于你。
4、比喻性开头
(1)如果说生活是一条奔腾的河流,那么责任则是其中最美的一朵浪花;如果说生活是一方璀璨的星空,那么宽容则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有了责任,生活将更加美好。
(2)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因此:人生需要宽容。
(说明:比喻性开头通常情况下都要用到排比句式,两句三句都可以)
5、陈述性开头(最一般性开头)
在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些误会和摩擦,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宽容。
6、化虚为实开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