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远方你如何选择?

如题所述

选择远方,父母不该是你不努力拼搏的借口。

有些人在明明可以拼搏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终日守着自己一点微薄的收入度过一生,而有些人永远在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行万里路的背后却是父母不断地默默付出。有篇文章说你在享受着诗与远方,而你的父母却在苟且偷生使无数大学生沉默,作为一名成年人,不断消遣挥霍的背后蕴藏着父母多少辛酸泪。谁都无法供养你一生,自己的人生终需自己把握。

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必选择了家,诗与远方固然是我们的追求与向往,但在追求的过程中,请一切靠自己,因为你追求的人生毕竟是你自己的人生,与父母无关,与他人更无关,所以,你的父母又怎会有义务为你提供一切的物质基础呢?

我之前大学一位室友,在她大二的时候便终日炫耀着要去泰国游玩,大二暑假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旅行梦,回到学校的她不断地向我们讲述着自己旅行时的所见所闻,在听她滔滔不绝的讲述中我突然想起她无数次和父母要旅行费用的场面,有时还会因为旅行费用和父母争吵。

再听她多么精彩绝伦的讲述,我也觉得索然无味,拿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真的有值得炫耀的吗?行万里路固然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见闻,但这一切都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这种物质基础必须由自己满足,若不能达到诗与远方的物质基础,又何必苦苦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呢。

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要苟且偷生,这种平庸的生活方式对于年轻人而言无非是选择了安逸,在《家,毁掉了多上大学生》、《在最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等文章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启示,年轻时是最该为梦想付之努力,奋力拼搏的时刻,即使有付出未必就有收获,即使会有无数人嘲讽我们年轻的梦想,但那又怎样,奋斗过、拼搏过,虽败无悔。

反之,若终日苟且,满足于当下,你便永远也无法到达自己的诗与远方。若不能诗与远方,也不必平庸的活在当下,生活中有很多新鲜事值得我们尝试,把自已套在一个小圈子里,终会被时代大潮所淘汰。

人生最完美的生活状态便是对得起自己短暂的人生,不安逸的度过一生,尤其是在年轻的时候更不应该选择安逸,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打破自己固有的圈层,最终实现自己的诗与远方。如若不能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也不必苟且安逸的活着,努力活出自己生命最好的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我会选择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离他们远了之后,他们就会非常想念我们,而且他们上了年纪之后,需要子女的照顾。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打拼,觉得那里才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地方。逐渐年迈的父母在家守望着,既希望子女能够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想他们陪在身边。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时候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条广告:春节的时候一个独居老人做好在家做好一桌饭菜等待儿女回来吃团年饭,不曾想等来的却是儿女打电话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来了,便匆匆挂掉电话。

老人满脸的失落,嘴里念叨着:”忙,忙,都忙。“那个时候还不能理解这则广告的寓意。等长大进入社会后才会明白,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之后,他们多么希望我们能够在闲暇之余能够抽出一点时间陪他们说说话,吃顿饭,听到他们一句关心的话语。即使是这么简单的心愿,也成了奢求。

我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回家,但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总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准备好一桌我们爱吃的饭菜,希望我们能回家看看。

除了远方,你还有牵挂着你的父母。请记得好好关爱他们。趁父母还在,陪他们唠唠嗑,讲讲小时候的趣事。一通电话,一句问候,一个贴心的礼物,让他们知道你时时刻刻在牵挂着他们。

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他们上了年纪之后,需要子女陪伴在自己的身边,中华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讲求的是一个孝字,百善孝为先,干什么事都要首先对父母孝顺。

好好孝顺他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不要等来不及的时候,才知道后悔。记得和父母定时报声平安,不要让他们担心你。

第2个回答  2019-07-03

我会选择留在父母的身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的很有道理,就是说你要远行,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要审慎的做好规划。

有一个公益广告我现在都记忆犹新,大概是我10岁左右在电视上看到的,一个男孩从幼儿园到工作的过程。

幼儿园和小学的他有父母的接送,从初中开始自己上下学,高中也是,都知道上学就是早出晚归,也就是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到了大学,男孩报了一个离家很远很远的大学,父母并没有反对,自从上了大学,男孩回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四年后他工作了,工作的他回家的次数几乎为0,也就是不怎么回家了,父母很想他,到外地看过他,终于有一天……

男孩的父母病倒了,男孩由于工作的原因未能及时赶到医院,在他从外地赶到医院的病房门口,就在他拿着公文包推开门的一刹那,他的父母相继的去世了……他没能看到父母最后一眼,他进来后跪下了……

我是一个女孩,今年大一,报考的本地的大学。其实报考的时候,我报了一个贵州的大学,我爸是一名物流司机,常年在南方工作,我和妈妈在北方,我爸不让我妈工作,因为他说我妈有次陪他工作的时候受伤了,就让我妈在家看我学习和生活,我爸说,一个小姑娘,大学报考那么远干嘛,他几天都没吃好喝好睡好,也不爱笑了,说贵州太远了,机票也贵,我妈就在旁边不说话。

高中的时候我妈妈管的很严,特别严,高中很累,她每晚坐在我旁边看着我写作业,我妈却说,让咱俩闺女出去看看吧,从小学到现在也没领她去过南方,假期没带她去玩过……于是我进屋默默的把志愿改了,改了一个离家很近的大学,现在只要一想家就可以回家,很快就到家了。我妈从开学到现在一周来我的寝室好几次,给我送吃的送穿的喝的,生怕我受委屈,我爸也是回家的次数更多了,我爸把奶奶和姨奶也接到了我家。

随着年纪的增长,状态是不一样的。年轻的时候,总想去看看诗和远方,总觉得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能去看看。随着自己的年纪和父母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期望能够陪在父母身边,因为世界虽然大,但是一辈子能陪伴你有过岁月的人也只有那么几个。

第3个回答  2019-07-03

这个我认为跟随你自己的心吧,循心而行,总不会错。

可能我这么说了你会觉得我冷血,但是父母不是陪我们一辈子的人。如果你在你的家乡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那你选择留在父母身边也是好的,但如果是小城市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建议你还是去大城市自己闯一闯。

现在的交通很方便,回家不像几十年前那样困难,网络也很方便,可以和爸妈视频聊天常打电话联系,只有积极走出,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生活上更独立,也能给父母帮忙,经济上才有赡养父母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作,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怎么支持父母呢,而且工作越好,可支配时间越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父母。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么想的,有一个关系好的朋友建议,最好不要离开父母,她说她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在远方找了好工作,靠自己买了房,嫁了人。

她父亲生病的时候,不能尽孝床前,挣的不少,每次给家里钱还担心老公不高兴,买的房也出租了,虽然当初是想接父母过来住买的,婚后会感觉远嫁是她做的最差的决定,父母辛苦将她培养成才,自己却为公公婆婆尽孝,丈夫会说这都是应该的,呵呵,其中无奈跟谁说呢。

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用父母的养育之恩来绑架你一辈子的前途。你以后出去了,可以遇到更好的人,经历更多的事,体验更精彩的人生。如果我有孩子,我一定不会因为我养他20几年来约束他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幸福,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有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不管最终的结果是好还是坏,都应该被尊重,他是成年人,应该学会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只要不是违法犯罪就行。

最后希望大家能处理好家与远方,做好两者的平衡。

第4个回答  2019-07-03

我选择了父母。

我是一个活得很焦虑的女子,经历了大学毕业之后,到大城市发展的历程,当时本想去从事公益工作,但觉得薪水不高,前景不明朗而放弃,比起光鲜亮丽的人生,我似乎更向往那种带着某种使命感,具有意义性的工作。而经历了现实之后,发现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丧失了初心和向往,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而和同学的聚会又激发起了自己很多的遐想,同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做了公务员,买了房,最近准备生孩子,日子过得平淡幸福。

而自己一开始在大城市漂的同学,回到家乡不上不下,感觉也有一种漂泊的味道。不想被束缚的自己,在看到大家买房之后,也心生念头,但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自由职业不得不放弃这个念头。

于是,没想到回来之后会就此尘埃落定,内心还怀着对大千世界的向往,想去做一些喜欢的工作,但现在却慢慢变得无奈起来,一边是年迈的父母,一边是诗和远方,好像怎么选,终究还是要遗憾。

成年人的生活里,藏着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在现实面前,如同被禁锢的鸟儿,飞不起来,徒劳无功。

或许我们的内心总是有着对于现在的不满足,无法接纳真实的世界和自我。飞也飞不远,但停下来却觉得心有不甘。想飞不能飞,想停不甘心。

这个是焦虑的根源,没有办法接纳当下的自己。飞的时候没有享受飞的感觉,停下的时候无法享受停下的曼妙。人或许就是如此的忐忑和贪心。什么都想要,或许这是一种选择性障碍。

不要害怕选择,人生终究是要选择,希望你为你的选择承担,而不要等到老了之后后悔从来没有做过选择,从来没有为某一个人生拼尽全力,全力的去畅快的体会你想要的人生,那个遗憾对你我来说,或许更加令人失落和遗憾。

与其在无法选择中徘徊,不如为你的选择而承担后果,或许你还能收获一种人生。一生可以淋漓尽致地体会一种人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