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2012观后感3000字,急急急急!!!

如题所述

好莱坞的灾难大片实在是好看,其中的天翻地覆的灾难场景震撼人心,当那一排排的高楼轰然倒塌,当一座座山峰瞬时被海水吞没,真的禁不住尖叫!这是视觉的震撼,但更让更让人回味无穷的是电影表达出的思想内涵。其中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团结一致的情景,父亲在灾难中不顾一切的去救自己的孩子的情景,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一个陌生人甚至是一个情敌的情景,真的让人好感动,也让人感到人间好温暖。在灾难面前,人类是那样的不可一击,但当亿万双手紧握在一起的时候,人类不再弱小,灾难不再可怕。人类团结一致抵抗灾难的几乎是灾难片千篇一律的主题,但是《2012》是一个新的突破,当我看完《2012》后最大的感触是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是不是等价的。
   首先,其实美国政府早已预料到2012年地球会出现大的灾难,所以各国政府联合在研制秘密计划,也就是诺言方舟计划,但是这一切民众还都蒙在鼓里。当灾难真正来临时,美国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将政府官员转移走,完全置公众的知情权不顾,置三亿美国民众的生命于不顾。好在美国首席科学家强烈要求把真相告诉民众,但总统顾问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如果告诉了民众就会引起暴动,这样会影响到他们安全撤离。这难道就是大家信赖的政府?在危难之际利用公共资源独自逃生!不过令人感动的是总统坚持留了下来,并且决定把真相告诉民众。他说:“应该告诉民众真相,至少可以让亲友们有时间彼此告别一下,父亲在临死之前有时间请求女儿的宽恕”。也许把真相告诉大家也无能无力,但是至少给大家一些时间了却一下心愿。有仇恨的可以化解下,有爱意的可以向对方倾诉下,让大家聚在一起默默的面对死亡。这是最基本的人权,也是政府的责任,同时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在灾难面前,在逃生的机会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吗?诺亚方舟计划本身就是利用了公共资源,是民众的财富,而不是政府官员的独享。但为何有机会逃生的是各国政府首脑?还有是支付了10亿欧元的富豪?我们普通民众就没有活着的权利?造诺亚方舟的目的是在灾难过后能保证人类不至于灭绝,但我想问一下,那些老态龙钟的各国首脑和满脑肥肠的富豪生育的能力比我们强吗?他们难道比科学家们更有价值吗?显然他们是利用手中的特权排挤我们生存的权利。更可悲的是当美国首席科学家走进诺亚方舟,发现给他安排的是豪华的单间,他愤怒的说这样的房间可以多让10个人活命。当亿万民众没有求生的机会的时候,那些各国首脑竟然在活命的方舟上享受豪华单间,真是可悲啊!不过可以理解,因为方舟是中国政府造的。还有一个镜头让人很寒心,英国女王上方舟还带着一群宠物狗,悠闲地带着狗儿们散步,我们老百姓的生命还不如皇家的一条狗,狗都有机会逃生,我们只能死亡。当杰克逊他们的飞机迫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地里,正当无奈的面对皑皑白雪时,迎面来了几架直升飞机,但从飞机上下来的军人要他们出示诺亚方舟通行卡才能就他们走,最后只有花了十亿欧元买到票的富翁一家被救,而抛弃下了杰克逊一家。在逃生面前,金钱决定着获救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人类的悲哀。说起那个富翁,当灾难即将发生时,他们一家准备坐飞机逃生,杰克逊司机送他那两个公子哥到机场,那两个公子哥嘲笑杰克逊:“我们家花钱买了诺亚方舟船票,你没钱就去死吧!”并且杰克逊哀求老板带上他们家,被老板拒绝。这是富人对穷人的嘲讽,对普通人生命的藐视。我注意到,上诺亚方舟的人大多是各国政要和富豪,而制造它的工人却没有求生的机会,自己造的方舟,当却没有自己的立足的空间,完全不把工人当成人对待。
   影片最后,海啸马上就要来了,在大家面前诺亚方舟成了唯一的逃生工具。当总统顾问等官员登上方舟后,也就是他们生命得到保障时,他们关闭了舱门。面对船外黑压压求生的人群,他们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哪怕给他们一个站足的空间,就可以救千千万万的生命,但他们没有,何况保护公民是政府的责任。对生命的漠视达到如此地步,真的令人发指。但令人欣慰的是,首席科学家发表了发自肺腑的一段话,呼吁大家尊重生命,感动了麻木的官员,这才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在灾难面前,人类终于团结了起来,大家齐心合力终于战胜了灾难,人类才可以存续。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有很多中国元素。造诺亚方舟的正是中国,好像是中国拯救了世界,这让很多中国人很自豪。但仔细回味下影片,当美国总统顾问刚来到诺亚方舟时不禁感叹一句只有中国人才能造的出。总统顾问在这部影片中是反面人物,一句从反面人物中说出的赞赏的话,到底是讽刺还是夸奖呢?在前面一个情节在杰克逊他们逃亡时在机场面对一个超级大的飞机感叹时,一个人说了句这是苏联时造的。把中国和苏联前后呼应,仿佛在讽刺些什么?还有诺亚方舟有很多豪华单间,首席科学家也批评一间可以多载十多人,本来是救命用的,却建的奢华,是不是由中国的风格呢?其中对中国也有贬低,当中国军方直升机发现雪地求救杰克逊他们时,我们救走了富豪,却抛下了杰克逊一家,难道我们军人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吗?还有我们工人辛辛苦苦造出来诺亚方舟,但他们没有机会乘坐逃生。还有在杰克逊向中国西藏工人请求进舟时,有很多删节,不知原版电影中我们工人说了些什么,但肯定的是绝不是什么有利于树立中国人形象的话。所以美国佬应该没安好心,我们对他们还是要提防的。
   《2012》这部影片不但场面气势宏伟,其要表达的深意也令我们反思。假如是把美国政府替换成中国政府,登上诺亚方舟会是什么人呢?在灾难面前我们普通百姓有没有逃生的机会呢?地位可以不平等,财富分配可以不平等,但是至少每个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政府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公民,同时严禁官员利用公共资源为自己谋私利。不要漠视他人的生命,在灾难面前需要的是互帮互助,而不是一己私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1-10
宏大,悲壮。和《后天》一样,AM的总统总是英雄的让人感动,他感人肺腑的最后宣告让人热泪盈眶。
场面效果的确没有浪费那砸出去的2亿美元,应该是看过的效果最好的一部。

玛雅所述说的五个太阳纪,前四个都发生的重大的灾难,不过,都没有任何资料可以记载,第五个太阳就就是2012.12.21,再过三年,就知道结果了,希望他们的文件是乱说的。可是。。。关于玛雅,有着太多太多到目前为止现有科学都无法实现的东西,玛雅有着相当的文明……

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假设:如果,玛雅人,是每一个太阳纪,或是说是上一个太阳纪存活下来的人类,在他们那个世纪里,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也应当有着与我们现在相当的文化。那么,他们所认知的东西确实在我们这新的一纪中是超前的。然而,由于地球变了,幸存的玛雅人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他们虽然有着先进的科学头脑,然而在重组后的地球,他们无法通过这些人完成大的科技活动,只能是将他们的认知通过一些文字以资料的形式进行传达。那么,很多说不通的东西MS都可以说通。。。

那么这个太阳纪的2012,是否成真。

成真了,我们将如何面对?
第2个回答  2009-12-29
交通电影观后感

在学院的组织之下,我们班参加了一次未来交通电影展播活动,在观看了几部展播的电影之后,作为一名交通学子,对交通的认识有了新的体会。
一:交通的概念转变
曾几何时,对于交通这个字眼的理解就是路上来来回回的车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交通也有了新的理解。但这一层次上的理解,也是只限于运输这一个方面,而看过了这次展播的电影,交通的概念,更有了新的理解。
交通不单单是简单的物品于人畜的运输,这只是它广义概念的一小部分,在交通的概念里,能够达到人类所需事物空间移动的的过程就是交通;它即可以是
人畜与物品的运输,也包含信息图形与图象的传递等。

这是对于运输概念,自己新的体会。而在运输方式上,电影更是给我了新的理解。
从最原始的徒步到运用牛马代替人力,从简单热电力到新时代的内燃机以及更尖端的核动力,这些动力的转变,对于运输方式的发展便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现在运用公路、铁路的运输方式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在前人的眼里这也许都是奇迹,但是在运输发展的道路上,交通人没有停止脚步,时代在发展,需要更快更好的运输方式,而这些方式就必须由我们交通人来开发来发现。经历多年的探索,海底管道,跨国、跨陆管道相继建成,远洋运输安全性能更高,航空运输更是方便快节。
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受用的新时代交通方式,而在交通人心里,未来交通更会有新的发展。从电影中,我见到了几种新的运输方式,这里我只想谈谈我最感兴趣的。其中有一种是将公路与航空相结合的新型运输设想,简单的说就是让公路上的汽车拥有飞行的能力。这中设想对于解决当今交通拥挤、运输速度不及人需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方案;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公路多了,随之而来的车更多了,车辆增长速度远大于公路的建设,于是公路上越来越拥挤,公路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但如果我们可以让汽车象飞机一样在空中行驶,从原始的平面交通转变为立体交通,空间的扩大便会完全解决现有交通问题,达到这中运输方式的成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空间运输的加快,想一想不必为堵车与赶时间着急,不必为路途状况而担心,只要你想去,何时何地想去就去!太美妙了!
二对于新式交通的疑问
新式交通的确诱人,但如何实现新式交通呢?恐怕现在还没人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交通人努力的方向。
如何实现新式交通,首先要解决能源问题,能源的问题已经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实现这种飞行汽车的运输方式,那必将加大对能源的需求。
其次,新材料的研发。要制造这种新型的汽车,原有的钢铁已经不能达到要求,如何寻找新材料,使用什么新材料,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第三,但飞行汽车成功研制时,还需要相应的交通路线,如何规划这看不见的空间,这将又是一个问题。
最后,当飞行汽车成功飞行在天空,如何对它进行管理?出现事故如何及时的解决?这也是现代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虽然对于这种运输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它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未来的交通工作中,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我十分看好这种运输方式,我也有信心拥有能力去研制这种新型运输方式,在不远的将来,飞行汽车就会象电视一样遍布在天空。

还有一篇:

『职场天地』 2006年9月25日交通安全观后感

作者:serena_ycl 提交日期:2006-10-28 9:15:00

珍 惜 生 命
------观看交通安全影碟后感
闪现在我眼前的是亲人们凄惨的神情,无助的哭喊,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伤悲呢?是风驰电掣的速度,是醉意朦胧的眼睛以及极度疲劳的瞌睡和惨不忍睹的车祸现场……没错,这就是交通安全影碟中一些悲惨的画面。眼泪一滴滴的掉下来,为那些不幸在车祸中丧生的人、为他们悲痛欲绝的亲人、也为不停地提醒仍不停发生的车祸。
汽车是现代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代表著文明与繁荣;可是却也象征著痛苦和死亡。据了解,2006年1至6月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事190270起,造成41933人死亡、22183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1亿元。其中广东省2006年1月至9月共发生交通事故42539起、死亡6461人、受伤51786人,直接经济损失1.29亿元。面对一串串黑色沉重的数字,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吗?人们总是说要珍惜生命,可是对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却总是如此马虎。车祸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次小小的疏忽都可能令生命不复存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我们再去追悔时已经太迟,任何违章的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珍惜生命,这四个字对活著的人才有意义或许说对死里逃生的人有著更切身的意义,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心存侥幸,置交通安全规则不顾而最终酿成惨剧呢?我们无法忘记车祸现场触目惊心的血泊以及遇难者家属哀戚的神情,更无法忘却那个坐在蓝球里的小女孩。古人李白曾有诗曰:……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对于车祸中遇难的家属来说又此能是一个恨与痛??所有的一切都让我的心深受震撼,生命如此脆弱!!
善良的人们啊,当你看完这套交通安全宣传片后,我想你的心情此刻也一定很沉重,你的心里一定开始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可是警醒不是单纯的落泪,不是无用的追悔;而是遵守安全规则的决心,是今后处处谨慎的行为。当你沉浸在冒险心理愉悦时,想一下相亲相爱的亲人,你还会不顾危险图一时观快的豪气吗?当你带著侥幸心理在享受快感时,请想想影碟中的惨象,那你还会像走钢丝一样把自己的生命恣意挥霍吗?
也许你认为,我不开车,也很少坐车,这些事故似乎离我很遥远,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事实证明,在大量的交通事故中,车祸中的伤亡者,并非都是汽车司机和乘客,路上的行人受到伤害的也不在少数。横穿公路,翻越公路中的隔离栏、隔离墩,闯红灯,不按规定行走,进入高速公路行走等这些违章行为,是交通事故中造成行人伤亡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人们严重缺乏忧患意识,交通安全法规意识淡薄,交通事故总在血淋淋的教训中诞生;血的教训再次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只有牢记这些惨痛的教训才能让心中的警钟长鸣。关爱生命,安全出行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本次交通安全影碟培训对交通安全有全新的认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
远离交通事故,必须从我们自己做起;让我们时刻谨记: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永远值得我们去珍惜!
第3个回答  2010-01-09
唯有我们能够拯救自己

走出影院,冬季夜晚的凉风吹在脸上,猛然间感到了脸上的热度。影院空调的功能良好,而我血液比往日快速的多的流动,更是身体热量增加的原因。这热度,就来自刚刚看完的美国大片《2012》。在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我的呼吸几乎一直在绷紧。但我的心也一直在激动中感动。

对美国,不是很有好感,因为自己的父辈曾经与美国人在朝鲜战场血肉相拼,无数中国军人在那场战争中流血,牺牲。也因为从自己青春时期起,就见过太多美国对中国的羞辱。

但这不代表自己对美国的一切都拒绝,如果是美国的优秀的一面。

2012》,就是这样一部可以代表美国优秀一面的电影。

影片是灾难片,这是美国人早就拍的烂熟的一种电影,我也看过别的美国灾难大片。但这部片子,确实从内心深处打动了我。

这部片子,几乎集中了灾难片的所有元素,特大地震,超级火山,超级海啸,毁灭整个人类的大洪水,陆地的下沉与崛起,地球磁场的倒转,城市的毁灭,无助的人群,可能是我见闻有限,反正能把这么多灾难元素集中中在一起的灾难大片,记忆中好像没有,大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电影《日本沉没》,灾难元素的集中度稍可与《2012》相提并论,但也远远不及,场面与特效更不能同日而语。看这部影片,你很少能有平静观看的时候,眼睛里随时都是惊天大灾难,所有的思维都在随着影片故事情节和主人公的命运在转动。

但这些,只是让我激动的理由,而不是让我感动的理由

我的感动,来自于片中的那种人性的光辉。人性,这个词用于评论电影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了泛滥,但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是人性。这种人性,是博大宽广,是勇于付出,是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狭隘自我,不是自私自利,不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在《2012》里,我可以看到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的脆弱,那么健美的身躯,那么精美的建筑,那么温情的感情,在大自然狂暴的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几秒钟,或者几分钟,在地震、火山、海啸、超级洪灾面前,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但我也看见,无论是在什么样巨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或者说作为人类代表的影片主人公一家,还有那些上到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的人,都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人类的尊严。美国总统在灾难注定来临的时刻,选择留在美国与自己的人民在一起直到最后时刻,“船长不愿丢下正在沉没的船,这是他高贵的选择”,影片中那位美国官员对总统的评价,我完全赞成。在超级洪水袭来的最后时刻,那些掌握着方舟外几万人命运的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领导人们,在瑞得里安博士“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人类的文明就在与互相帮助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放弃他们,那么即使我们生存下来,我们怎么去面对自己的孩子,孩子们又怎么去面对他们的孩子”的激切演说下,一致同意打开方舟大门,无数人欢呼着冲进方舟。那一刻,不管是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我想,都会在心中刻下一丝温馨。

而那些普通人,他们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作出的奋斗和努力,更值得我们投以尊敬的目光。男主角杰克,为了让自己的一家人得到进入方舟的船票,驾着车疯狂地跑,从黄石国家公园跑到了拉斯维加斯的机场,在漫天黄石公园火山爆发的巨大烟火中找到沉迷于要和地球共存亡并且快死了都不忘记自己是第一个宣布地球完蛋的那个疯狂家伙,又在陷入巨大的裂缝后爬出来追上正在起飞的飞机,经过了飞机原本说要在中国南海迫降最后却在中国西藏降落的戏剧性经历,终于在那位好心的中国方舟工作人员天庆的帮助下全家进入了方舟。当杰克在影片最后,终于解除了方舟尾部的机械故障使得方舟顺利开动,一家人悲喜交集拥抱在一起的一刻,我想,作为平凡人的杰克,在这样的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同样巨大的勇气,应该说不上是为了什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即使他的做法恰好做到了这点)。他和瑞得里安博士不同,博士确实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利益至上的理想主义人物,而杰克,在寻常时期在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小人物,在危险来临时,他的无比勇敢和智慧,都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但谁能说,即使只是为了自己的亲人,他的这一切举动就不值得我们感动,并且值得我们向他致敬呢?又有谁能说,他的一切举动,不是博大宽广、勇于付出和为了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光辉人性呢?

我喜欢杰克,理解杰克,因为我是一个和他一样的父亲,一个和他一样有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当儿子要和他一起去排除方舟尾部故障时,他不准儿子和自己同去;而当儿子悄悄跟来被他发现后,他所做的是更加努力的做自己的事情,因为他知道,要让儿子活下来,他已经没有了别的选择,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排除故障,否则,他活不成,儿子也活不成。可以让自己去死,但绝对不能让孩子去死。因为,他是孩子,而自己是父亲。

这一幕,也出现在俄罗斯人尤里的身上。尤里是商人,浑身充满着铜臭味。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也不乏令人佩服之处。尤其是那种临危不乱的风度,颇有“带头大哥”的气质。飞机迫降西藏,几个人为了是否等待飞行员米沙而在豪华车里争执不休,眼看着再不将车开出飞机大家全得完蛋,尤里一声大吼“闭嘴”,压住所有人,随后大家将车开出迫降中的飞机,结果虽然飞行员萨沙遇难,但绝大多数人的命却保住。从事态发展的结果看,尤里的做法虽然对萨沙不公,但却是正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尤里的当机立断无可指责。在方舟大门即将关闭,几万人将被抛弃的一刹那,看着两个哭泣的孩子,尤里大吼一声“跟我来”,带头冲击方舟。当方舟大门打开后,尤里不是自己先进方舟,而是拼命的先把两个孩子送了进去,最关键的时刻,眼看大门即将关上,而自己还有一个孩子却爬不上门,尤里做出了最后的选择:他用尽全力,举着孩子的脚奋力往前跳跃,孩子的手终于抓住了方舟的门板,而尤里的的跳跃之后,脚下就是无边的悬崖。。。。

还有那位飞行员萨沙,一个英俊硬朗的俄罗斯男人。在飞机迫降的最后时刻,他拒绝了别人要他一起撤离的劝告:“我必须等飞机上所有的人都下了飞机再走”!“那你呢”?“我没事”!他几乎是吼着说出了这句话,他也果真做到了。当所有人都撤离飞机后,他驾驶着的飞机,没能停住,滑下了悬崖。。。。飞机上,有将他的爱人夺去的尤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救了飞机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情敌。萨沙,一个俄罗斯男人,真正的男人!当生命即将结束的最后时刻,他的嘴角,应该是带着一丝微笑吧----自己的爱人吧,还活着。。。。。。

在杰克排除故障,和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那一刻,在尤里奋力一跃,将儿子送上方舟的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想到了在自己双脚骨折的那一天,女儿把自己最喜欢吃的零食带到医院,还给我带来了《读者》,说,爸爸最喜欢看这本杂志;想到了在自己卧床不起的那几个月,女儿每天早上起来给自己煮好面条端到床头;想到了因为受伤后脚冷,女儿端着对她来说太重的一盆热水给我烫脚的一幕幕。。。。。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在巨大的自然破坏力前,我们都是无力的,唯一能拯救自己的,除了方舟,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天性中光辉灿烂的人性,是为了亲人和朋友不惜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的英勇。当我们能够做到这一切,我们也才能够拯救自己,我们也才能够拯救人类和文明。
第4个回答  2009-12-26
  除了宏大的场面,其实给我最深刻的还是影片中的对各种人物的亲情、爱情、责任的展示,以及人类不分国籍互相关爱、灾难面前相互扶持。影片的每个人物都是人类不同国籍不同层次的典型代表。当然与社会道德相悖的反面人物是不可缺少的,这是每个影视作品及社会都存在的。
  1、亲情
  刚开始我的注意力完全被杰克逊一家给吸引住了,过于专注于热爱的事业而忽略了妻子及子女的杰克逊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开着别人的豪华轿车带着一子一女到曾经和妻子一起去过的黄石公园野游,儿子一副完全爱理不理且表现出很喜欢妈妈的新男朋友的样子,为父亲这恐怕是莫大的讽刺。送子女回前妻家看到情敌戈登医生和妻子出来应邀请他一起到家里吃煎饼,杰克逊面对了另一个尴尬。送双胞胎上飞机,在双胞胎与他对骂时不小心透漏了灾难的降临及政府的计划,杰克逊全速开车回到刚刚离开且正在面临灭顶之灾的前妻家,来营救他的家人当然也接上了前妻的男友。逃难的过程是影片的一大看点,也就在这一过程中,使这一家人一直隐藏的爱涌上来。杰克逊一直都是爱他的前妻及子女的,这个在开始就很明显了,只是因为前妻和儿子不理解他对写书的痴狂,在无奈中他埋藏着自己的感情和自尊;其实前妻和男友(不好意思,忘记他的名字了,暂且叫他医生吧,因为他的职业是名医生)在超市第一次遇到地裂时,医生在言语上冒犯杰克,前妻极力维护他,就已经表现出了她仍然爱着杰克逊,后来他们偷偷进入方舟一路上相互扶持,尤其是只剩几分钟海啸就到来而方舟的门却关不上杰克逊返回去检修时,儿子对父亲的爱完全爆发了,趁大家不注意,诺亚尾随父亲,两人齐心协力在最后几秒的时候解除了故障,大门及时合上,方舟发动了引擎,整个船上的人脱离了危险;诺亚回到了母亲身边,妈妈问他爸爸呢,他说就在我后面,可是他们却没看到杰克逊,母子俩抱在一起为失去亲人哭泣,指挥中心的人都陷入了哀默中,就在此刻杰克逊出现了,当他浮出水面与前妻儿子相拥的画面通过监控显示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所有的人都欢呼起来;(当时自己也松了一口气,不喜欢看灾难片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导演或者作者总是喜欢把相爱的情侣或者温暖的家庭生生拆散,让人看得撕心裂肺的痛,还好此片没有让人如此绝望。)最后灾难结束,地球恢复平静,一家四口出现在大屏幕上,女儿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父亲说:“我们就在这儿建立一个新家好吗?只要我们在一起到哪儿都是家。”我想说的是,在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请好好珍惜身边的或者远方的家人吧,不要等到你的一个转身变成了一世的诀别。如果儿子觉得父亲不够爱你,其实你错了,因为作为一家之长,他必须养家糊口以及担负着这样或那样的责任,他想把最好的东西放到你面前,而你的冷漠刺伤了他;如果父亲觉得儿子不够敬爱你,其实你也错了,他只是感觉不到你的爱与重视,所以想用冷漠和叛逆来引起你的注意。
  当方舟的大门要关上时,尤里用他所有的力气和希望将儿子推上了方舟而自己却葬身于海啸,我才开始注意这个自始至终的反面人物,哪怕再冷酷无情的人也是有爱的。他漠视小人物时的残忍,以及在危难时刻毫不犹豫的丢掉信任他的拳击手和女友的无情,然而在这一刻他变成了一个伟大的父亲,为儿子争取活着的权利,将希望全部寄托到了生命尾声的那跳跃着向上的一举。
  劳拉的父亲,那个美国总统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和国民一起面对这场灾难,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就在劳拉登上方舟以为父亲在指挥中心忙碌时,打来了那个诀别的电话:“劳拉,如果让你在等船之前知道,我想你是绝不会登船的。”
  影片的另一个主人公,博士再登船之前也给父亲打了最后一通电话,父亲很安详的等待着灾难的降临,并告诉博士:“我跟你妈妈的这一生过得都很精彩,我们最成功的是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博士父亲的搭档哈里也给一直冷战的儿子打了多年来的第一通电话,然而却没来得及跟儿子说上一句话,但是导演留了一个让观众想象的空间,因为哈里的小孙女说是爷爷打来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儿子已经知道了父亲原谅了他去了一个日本妻子?毕竟父子之间还是有一些默契的。
  影片里另一反面人物,我忘记他叫什么名字了,在总统放弃生机后成为美国的总指挥的那个人,他像往常一样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还跟母亲说下个星期的这个时候再打,手中拿着两张票,然而89岁高龄脑子已经不清楚且腿脚不便的母亲显然不能登船的,手中那张多余的票已经没有可送之人,我想这是影片中最悲哀的人吧。

  ......
  2、爱情
  在每部影片中,爱情都是不老的传奇,它的伟大与震撼在于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人之间因为存在爱情可以为对方付出生命。劳拉与博士在逃难以及拯救人类的过程中发现了共同的价值观,在人们脱离危险后,爱情就这样顺理成章的产生了。
  尤里和他漂亮的女朋友,救援人员请他们出示登船卡时,他们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爆漏,尤里早就知道女友和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因此他毫不犹豫的丢弃了女友,而他的女朋友也在后来向杰克逊承认了她其实爱的的确是飞行员,她真应该早点儿做出选择。然而她一直选择呆在尤里身边,也不过是看上了人家能够拿安225作私人飞机的财富。贪婪的人总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他们最后都没有逃离那场灾难,尽管在危难时刻他们都表现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
  杰克逊的前妻和戈登医生,不说杰克逊,是因为他和前妻虽然离婚了,但他们彼此相爱,还共有一对儿女,已经成了深入骨髓的一家人。不可否认戈登医生是爱杰克逊的前妻的,而这个女人显然也是被对方吸引的,曾一度认为是爱他的,只是在最后关头她才明白谁才是自己等的人,导演给戈登的结局看似残忍,其实在爱情上这是最好的归宿,艺术是高于生活的,也许在现实世界里什么都不如活着更有意义,而在艺术里的爱情总会以一种悲剧来成全另一场喜剧,杰克逊一家在一起了,他们都不会忘记戈登,尤其是被他爱的那个女人,他永远活在她的心里。我想说的并不是得不到爱情的人都应该以死亡这种悲壮的方式活在对方生命中,而是想说如果不能够和我们爱的人在一起,请把最美好的自己留给他/她,然后退出他/她的生活,成全他/她的幸福,那么我们就会永远以最好的形象出现在那个人的回忆中。
  ......

  3、友情
  友情在这部影片里表现得并不是很多,毕竟在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很少再有人关注一些与我们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了,何况是人类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只有博士的朋友在死亡到来之前的那通电话。但那个镜头是一家三口相拥着等待死神的降临,毫无畏惧,也许亲情真的更为伟大吧。
  4、责任和人性
  虽然没有过多的描写友情,但是影片中人与人之间,完全的陌生人或者仅仅是认识的人,在关键时刻都没有只顾自己逃命而放弃别人的生命,是责任还是人性的伟大,我无法区分。飞行员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驾驶那架安225,只是为了让其他人安全降落,甚至尤里根本就不领情,更不会因此更感激他,他应该是知道的,然而还是选择了牺牲。
  尤里的女朋友在闸门合上前一霎那,把杰克逊的女儿丽莉推了上去,而自己却失去了逃生的机会;
  那个中国藏族老太太说:“我们都是地球的儿女!”这句话道出了人性的良知,也是对整个影片中那一个个对生命的尊重的行为的诠释,她代表了最平凡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
  博士则代表了社会上层人物,不管是底层也好,上层也罢,他们都是人类道德规范的象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