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归园田居其三分析陶渊明诗的特点

如题所述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易纯朴,质朴无华,不尚藻饰,不加雕琢,极尽语言纯净之美。陶渊明诗句的魅力,在于他性情中自然流露出的言语,在于内在的感情力量。陶渊明向往的是闲适淡泊的人生。表达的是一片纯真心的情怀,所以,他选择的是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陶渊明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达到了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陶诗的语言虽是极普通的“田家语”,但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产物, 虽刻意精工但让人浑然不觉,于自然处见精工,于精炼中显真纯。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在语言上运用“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狗吠”“鸡鸣” “桑麻”“草莽”“种豆”“荷锄”“夕露”“丘垅”“井灶”“山涧”等这类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的手法来传写农村的生活情调和气氛,描绘出一幅平淡无奇而极有韵致的画面,达到了“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极高境界。同时,陶诗的语言又是经过加工锤炼,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练出来的。如“少无适俗韵”的“韵”,看似简单,但其实点出了作者高洁的志趣,而且,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油然而出;“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直白的语言,表面上是写门庭、房子,实际上却道出了作者归隐田园的闲适心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中的“掩”“绝”用字精确,表明作者决心将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 蕴含了作者不要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陶渊明的诗在平淡无奇中创造出生动和谐欢快的田园生活。北宋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陶诗语言能够做到如此平淡朴素而又寓意深远,的确难能可贵。陶诗的语言就是这样在朴素自然中见功力,不在“饮”,而在“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13
陶渊明的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形成一种“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
这一点从《归园田居(其三)》可看出。“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2个回答  2009-12-26
发扬光大,志趣相投的清闲风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