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和出生地怎么填

籍贯和出生地怎么填

回答如下:

“籍贯”和“出生地”均按现行行政区划填写。省+市辖区/县级市/县+镇/街道+村/居委会,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市名称。

籍贯

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是指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中文名

籍贯

外文名

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拼音

jí guàn

注音

ㄐㄧˊ ㄍㄨㄢˋ

基本含义

祖居地或原籍

词语概念

【英语详细】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native place of ancestral origin)

引证解释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 ,表字元礼 ,原是四川 成都府籍贯。”

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

基本含义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籍贯填写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的解释[1]。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还是无法确认的,可以综合祖父往上直系亲属的籍贯、祖父的出生地与户籍地、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向管理使用该资料的单位或部门咨询,一经确认,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新的困扰。

一般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 香港特区/澳门特区/ + 县/县级市/县/区+ 乡镇/街道 + 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

:自治区/省/直辖市+ 自治县/县/县级市+ 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 民族乡/乡/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5

1、两者的定义不同

籍贯: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出生地:即是出生的地方。

2、填写籍贯地址时会随着祖父的居住地有不确定性,而出生地是唯一的。

3、籍贯是一个人出生,上户口的时候就要填写,且终身不再更改的。所以先有籍贯再有出生地,上了户口,才能表明你的出生地。基于出生地原则,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就拥有该国的国籍,而不管其父母是不是该国公民。

扩展资料: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一般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

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籍贯

第2个回答  2021-03-29
  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爷爷)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户籍登记制度,每一个百姓都必须在居住地登记户籍,然后造册保管。比如在济源出土的很多西汉时期木简上,有的就很明白的写着某某人、某郡、某县、某里、几岁、身高几尺几寸、相貌特征,这个就是当时户籍上的内容。    当时的户籍还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身份要登记在不同的户籍上面,比如当官的人有官籍、商人有商籍,当时还规定商人本人登记商籍,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都是要登记在商籍上面,这个身份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如果你离开了住地没有办手续,那么这就叫“脱籍”;如果你到了外面合法的登记,可以把户籍寄在这里,这叫“寄籍”;流亡、逃亡或者天灾人祸中间迁移了,等到秩序恢复以后必须重新“落籍”,这样才能成为合法的居民。
    在正常情况下,古代极大多数人的户籍所在地,就是他的居住地,因为在农业社会一般情况下人口迁移是很少的,再加上安土重迁的观念、宗族观念,所以今天我们讲的籍贯,也就是当时大多数人的居住地。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流动人口,当官的到首都或者其他地方任职,比如经商的、行医的,像这些少数人会离开自己的户籍登记地,但是他们的户籍基本上还是保留在原地,不是随便到外地就可以登记户口的。    还有像有些特殊的地区,比如汉朝的首都长安,是不许迁入户口的,即使在长安当官,要是没有在长安落户的话,退休以后或者被免官以后就得回到原籍,他们在长安出生的子女也必须跟着家长到原籍去登记户籍,尽管他们出生地在长安,甚至有的(人)根本没有到过家乡,但是还不能够在长安落户的。    边疆地区也是这样严格控制的,那些服役或者派驻在边疆的将士,一般服役期满也还是要回到家乡,所以他们的户籍上面登记的内容,比如说我们看到在居延当时已经是西北的边疆地区了,那么来服役的人上面登记的都还是家乡的郡、县、里。    到了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派出专门的人员叫做“中正”,就是不同等级的中正由他们来选拔评荐人物,这些选拔对象(被)评成九品,根据什么标准呢?两个部分,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世、家庭出身;第二部分是行状,就是表现。
    主要是前面部分,所以这样就把不同的家庭、家族,按照他们的地位、声望、影响把他分成不同的品,在这个基础上再来选,根据他的表现,再根据总的给他一个评价,评定一个等级。根据这个等级,以后由官方来任命或者提拔。    由于家世部分占了主要的地位,所以中正评品的结果就慢慢区别出一些高门以及寒门,所以以后选拔人才、提升官员主要就在高门中间,寒门往往是没有机会。    门第当然跟他的姓氏有关,姓王的、姓张的,但是这样的姓氏很普遍,所以为了分清楚是哪里的家族、哪里的门第,必定要跟他的籍贯联系在一起,所以高门不是说姓张姓王的或者某某人,因为这样的家族本身都是绵延世袭,所以应该是某某地的什么家。    比如说太原的王氏、琅琊的王氏这些都是高门,比如说陈郡的谢氏,像北方有旬阳的郑氏、清河的崔氏,这些都是赫赫有名的高门。这些高门长盛不衰,而寒门要想改变成为高门就非常困难。    在高门里面有一些门第简直是高不可攀,比如同样是王氏,我们知道琅琊的王氏出了好多人,像当年辅佐东晋建国的王导,甚至有这样的说法,“王与马共天下”,就是王导的王家跟东晋皇帝司马睿的司马家。
第3个回答  2021-03-29
籍贯”和“出生地”均按现行行政区划填写。省+市辖区/县级市/县+镇/街道+村/居委会,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市名称。

籍贯

籍贯(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又名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是指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中文名

籍贯

外文名

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拼音

jí guàn

注音

ㄐㄧˊ ㄍㄨㄢˋ

基本含义

祖居地或原籍

词语概念

【英语详细】the permanent place of residence of someone ' great-grandfather and paternal ancestors (native place of ancestral origin)

引证解释

《魏书·食货志》:“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

《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正德年间,有个举人,姓杨名延和 ,表字元礼 ,原是四川 成都府籍贯。”

杨沫《乡思的朝和暮》:“多少年来每当有人问到我的籍贯时,我总是这样自豪地告诉对方。”

基本含义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 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

籍贯填写

一般以某人的太祖父(或高祖父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太祖母(或高祖母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或外太祖父(或外高祖父或外曾祖父)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或外太祖母(或外高祖母或外曾祖母)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作为某人的籍贯。

“籍贯”填写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是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的解释[1]。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还是无法确认的,可以综合祖父往上直系亲属的籍贯、祖父的出生地与户籍地、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的具体情况,向管理使用该资料的单位或部门咨询,一经确认,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新的困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29
1、出生所在地:是指当事人出生医学证明领取的所在地(户口本常住人口登记卡“出生地”一栏的记载)。出生地就是你出生时所在的城市名称即可。

2、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扩展资料: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籍贯的说法。只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籍贯就是你的户口所在地,你生在哪里,基本也就长在哪里。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流动大,很多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外地谋生,并定居在外地,不再回自己的老家。一般来说,外出谋生都不会带上自己的爸爸或爷爷,所以,为了方便人口管理,籍贯就规定以爷爷的长期居住地为准,放到现在,籍贯已经不具备区别户籍的实际意义,或许我们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但我们仍然会不厌其烦地填写,因为知道自己的籍贯,才会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才会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