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用哪首曲调作为国歌的曲调?拜托各位了 3Q

如题所述

《李中堂乐》,出自1896年,是李中堂访欧时为了应付欢迎仪式上奏国歌而以古曲配古诗填词而成,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云车驾六龙。但这并不是正式的清朝国歌,在宣统三年皇帝降旨编写国歌,满人皇亲傅侗和严复所作巩金瓯被宣布为国乐。是《巩金瓯》,在1911年10月4日正式成为清朝的法定国歌,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法定国歌。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鉄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在这之前曾有一首《颂龙歌》,产生于1906年,原是清朝的陆军乐,后成为清朝代国歌,歌词是:於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在宣统3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武昌起义前六日)由清政府颂定。它是当时宪法内容的一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国旗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旗帜,国歌则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声,她们是国家尊严的标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歌词曲都是特意创作的,作为我们近代史开端的清朝最初是没有国歌的。 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傻了眼: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歌是什么。没办法,李鸿章只好把它理解为一首中国的歌曲,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还算大方:“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 但这并不是清朝官方版的国歌,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国歌草案”的是曾国藩的堂侄大清驻英大使曾纪泽在出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时,往往只能听到异邦的国歌,唯独听不到大清的国歌,觉得太有失体统。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清廷不予理睬,时至此时清朝国歌还是没有正式定下来。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暂定为清朝代国歌。每当在国际交往中需要演奏国歌时,便使用该首军歌代替。直至1911年,即慈禧死后的宣统二年,宣统皇帝批谕伶拟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巩金瓯》。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语言有点晦涩,意思却很美满: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 这首国歌由严复、溥桐等人编制。在典礼院会礼部各衙门创作后,向宣统呈览的“国乐”时,清帝批曰“声词尚属壮美,节奏颇为叶和,著即定为国乐,一体遵行。” 本来这首歌是为清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并祈祷清廷永保金瓯的,但更让难堪的是歌词写好后却无人谱曲,后来只得求助于懂音乐的外籍传教士。他们搞出来的不中不西的曲调实在不能令人满意,及至1911年10月4日宣统皇帝帝位不保时才慌慌张张的正式下诏“定为国乐”,不过这对清朝的灭亡没有任何缓和作用,在这首歌颁行不到一个星期即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宣告清朝覆灭,这首短命的国歌就此夭折了,不过后来还是有人把当时官方公布下来的“国乐”记录了下来
第2个回答  2014-04-28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这首歌还有个别名叫《大清国雄踞列强万万年》,唉它见证了一个王朝的毁灭,清朝就这样走进了历史的深处
第3个回答  2014-04-28
《巩金瓯》是中国第一首法定的国歌,并写入了当时的宪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