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的推荐理由

如题所述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与《人生》相比,《平凡的世界》更具有人性的高度,作家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描写苦难的新时期作家不乏其人,但真正把苦难转化为一种精神动力的作家却并不多,路遥当属其中之一。

这部小说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极力书写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的美好心灵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是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青年人,但他们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顽强毅力与命运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其中,孙少安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孙少平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中国社会普通人人生奋斗的两极经验。这部小说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

扩展资料: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参考资料:

平凡的世界-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2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改革变迁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孙少平是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务实,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吃着高粱面馍、喝着剩菜汤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后的打工生活,孙少平身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充盈让孙少平的生活始终五味杂陈。而生活考验的不断加剧和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也造就了孙少平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孙少平爱好读书,自尊自强,不甘平庸,这正是学生时代的路遥的投影。孙少平与田晓霞一起排练话剧《智取威虎山》大获成功,受到县里的表彰奖励。这一段来源于路遥在延安大学读书的时候,曾经参加中文系话剧表演荣获一等奖的经历。

哥哥孙少安是奋斗精神的另一个代表,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稳和精明都是内敛的。长子的家庭责任和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

田润叶同样是一个农民的女儿,所不同的是,她生活在城市,这里的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所以在润叶身上脱离了世俗的偏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对于孙少安这个从小生活在一起的人,润叶一直是喜欢的,她并不认为门第有多重要,在她看来,“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所以她并不介意孙少安贫寒的家境,更没有看不起孙少安的农民身份。

这部小说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在改革时期所发生的巨大变大,这以变化从事物便面上的变化与人们心里的变化为两条暗线。

第2个回答  2022-08-06

说实话我是先看的同名电视剧,然后再去看的这本书,这本书的推荐理由有很多。

第一,可以通过小说去感受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思想。《平凡的世界》讲述的是在改革开放前后,黄土高坡上一群年轻人的生活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里面塑造的都是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他们努力地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努力的寻求一份真诚的情感。有的人向现实妥协,有的人为了理想不断前行。

第二,可以通过小说感受当时的风土人情。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平凡的世界》小说里面有很多对当地风土人情的描写,我特别喜欢主角的独白,因为在独白里面会对他周围环境进行一些描述,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家乡究竟是什么样的。这些独白在电视剧里面也还原的特别好。

第三,这部小说里面的真实可以让大家对生活有一些感悟。因为这部小说里面的主角都是一些非常平凡的人物,所以他们的人生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有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妥协,他们不是生活中的英雄,而是在生活中努力前行。很多人都可以从这些角色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那样的环境里面仍然积极向上,努力生活,或许结果并没有期盼的那样美好,但这其中的过程是让人很享受的。

第3个回答  2017-07-15

《平凡的世界》推荐理由

1,是励志书,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书。
2,了解中国60年代到80年代那段特殊历史情况。
3,从侧面了解作着是怎么去描述那段具戏剧性的时代。
4,能帮助树立正确爱情观,。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联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艺于出版社正式发行。

作者简介: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农村作家。1949年12月2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1969年回乡务农。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创作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1988年5月25日完稿,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

社会影响:


自路遥去世后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奇怪的就是,为什么路遥作品中那些穿着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衣服,说着那个时代特有语言的人物,却能打动今天的年轻人。要知道社会变化如此之快,一代和另一代之间用不了十年。而且呢,青年人非常倾向于在自己同龄人中去寻找那种偶像和兴奋点。

第4个回答  2022-08-06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大书,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现实主义之作。本书以陕北黄土高原为背景,以主人公孙少平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再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生活的面貌。它再现了1975—1985年间恢宏壮丽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显示了作家书写中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雄心壮志。它又是一部情感之作,体现了作家对大地、乡村、农民热烈深沉的爱。


推荐理由:

    平凡,是生命的本色,每个人的生命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旅途中在不断地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相信,一个充满追求的灵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人生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我们不知道前行的路上还有几多风雨泥泞,但我们能做的是有感面对现实,积极改变心态。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或者我们的生活多么艰辛,都要有一颗火热的心,热爱生活,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不懈追求,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不平凡的靓丽人生。

《平凡的世界》透漏的是一种坚持,孙少安作为一名生产队队长,心中的坚持是让社员吃饱饭,穿暖衣。受制于当时政策的限制,他努力一次,被打击一次,他尝试一次,被批判一次。他也感受到无助,也经历过绝望。可他在困境中,从未放弃内心的坚持,终于,他等到了,等到了带领大家走向光明之路的机会。大家吃饱穿暖了,他又建砖窑,开砖厂,一心想带领大家走向富裕,他经历过失败,经历过破产,可他依然像之前一样,从未放弃。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平凡的世界》展现在是一种不甘与奋进。少平高中毕业,家里费尽心思给他安排在队里当会计,端着铁饭碗拿工分,他没有接受,他不想白白浪费了自己倔强又坚强的青春,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哥哥让他一起营务砖厂,他不干,他不甘心一辈子窝在这山沟沟里,他心有所属,他的心在远方,我想做那个“坐在火车里的人”,即便从一个桥头揽工汉做起,亦或地底下的掏煤工人,对他来说都是新的世界,都是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他的前方也不止于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