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礼仪的古文有哪些

如题所述

表示礼仪的古文如下:

1、《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2、《礼记》。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3、《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

扩展资料:

古代生活礼仪中的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

在魏晋的时候,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古代礼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0

1,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

《礼记·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人。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谈。物:实际内容。行:行为。恒:恒心。君子说话有根据,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语·颜回·孔子语》君子用行动来说话,小人则光说不做


5,处己、事上、临下,皆当如诚为主。

明·薛瑄《读书录》 衡量自己,服膺上级,领导下属,都应当一概以真诚为准则。


6,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唐·韩愈《原道》正心、诚意:使心思纯正,意念真诚。将:打算。有为:有所作为。想有所作为,必须真心诚意。


7,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 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5

表示礼仪的古文有:

1,尊老敬贤

《孟子·告子下》——“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礼记·祭义》——“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

《养蒙便读·言语》——“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弟子规》——“低不闻,却非宜”;

《墨子·亲士》——“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2,仪尚适宜

《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

3,待人接物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文中子·魏相》——“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4,容仪有整

《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易·乾文》——“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扩展资料

礼仪的基本内容

1.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动作,语言,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做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2.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3.文明用语:1、您好! 2、请坐!3、请问…… 4、请稍候! 5、对不起!6、请原谅! 7、很抱歉!8、没关系!9、不客气!10、谢谢!11、请不要着急!12、对不起,让您久等了。13、您请讲! 14、我会尽量帮助您。15、为您服务是我应该做的。16、有不懂的地方您尽管问。17、非常感谢您的合作18、再见。

4.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与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有时甚至失礼失态,一句“对不起” 就能使怨气烟消云散,反之,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酿成人间悲剧。

在人际交往中,学会道歉,是我们从小学做人的很重要的一项道德修养,我们要学会说“对不起”,力争做个文明青少年。而且,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文明用语则是通往心灵的金钥匙,在交际中能否使用文明用语,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讲脏话粗话的世界是“黑白”的,讲文明用语的社会才是“彩色”的。当然,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还有很多,要注意各种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本人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

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青少年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礼仪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礼仪能使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氛围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礼仪的基本内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25

《礼记·祭义》——“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

《养蒙便读·言语》——“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弟子规》——“低不闻,却非宜”;

《墨子·亲士》——“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二程集》程氏外书卷六——“奢自文生,文过则为奢,不足则为俭”。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文中子·魏相》——“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曲礼上》——“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表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弟子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论语·学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易·乾文》——“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

拓展资料: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这里的惯用形式包括礼节和仪式,礼节一般是个人性的,并且不需要借助其他物品就可以完成的形式,譬如磕头、鞠躬、拱手、问候等;而仪式大多是集体性的,并且一般需要借助其他物品来完成,譬如奠基仪式,下水仪式,迎宾仪式,结婚仪式,祭孔大典,等等。

人类最早的礼仪是祭祀礼仪,它主要是表达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17

1、“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

2、“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

3、“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4、“低不闻,却非宜”;

5、“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6、“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7、“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10、“言必信,行必果”;

11、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2、不学礼,无以立。

1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