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主要作品有哪些?他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他对中国话剧的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曹禺 主要 作品:
  《雷雨》 (1933年)
  《日出》(1936年)
  《原野》 (1937年)
  《全民总动员》(1938年,与宋之的合著,又名《黑字二十八》)
  《蜕变》(1939年)
  《正在想》(1939年)
  《北京人》 (1941年)
  《家》(1942年,改编自巴金的小说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镀金》(1943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 (1943年,翻译作品)
  《桥》(1946年)
  《明朗的天》(1954年)
  《胆剑篇》 (1961年,与于是之、梅阡合著)
  《王昭君》 (1978年)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繁体字),繁体万字为草字头下一个禺。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个‘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汉族,祖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
  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文艺影响
  曹禺在把欧洲近代戏剧的写作技巧运用于中国的话剧创作,表现中国社会现实方面;在塑造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形象方面;在使剧本富于激情和诗意,特别是悲剧艺术的建树方面;在把生活中的口语加工成文学语言,使对话艺术趋向完美方面,以及在使剧本同时具有可读性和可演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他的《雷雨》的出现昭示着中国有了第一部可与外国经典戏剧比肩的作品。
  曹禺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不断出版和上演,受到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文字出版,并在许多国家上演,也受到国外读者和观众的好评,并因此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经典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的观众中扎根,使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曹禺既是现代话剧真正意义上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他的剧作影响、培养了几代中国剧作者、导演、演员,在中国现代话剧整体面貌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

  教育影响
  曹禺作为卓越的戏剧教育家,为推动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和戏剧事业的繁荣发展所建立的不朽功勋。1936年至1941年,曹禺在中国第一所国立剧校任教6年,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戏剧专门人才。解放后,曹禺长期兼任中央戏剧学院负责人,一直关心中戏的教育与建设,热情鼓励和支持艺术学子的追求和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2

话剧
●《雷雨》 四幕话剧 1933年
首次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1934年7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日出》 四幕话剧 1935年
首次发表在《文季月刊》1卷1-3期1936年6-9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原野》 三幕话剧 1936年
首次发表在《文从》1卷2-5期1937年4-8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曹禺谈创作、作品评介)
●《黑字二八》 四幕话剧,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编
1938年 正中书局1940年3月初版
(附:作品照片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蜕变》 四幕话剧 1939年
首次发表在《国民公报》1940年4月16日-6月3日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正在想》 独幕话剧(根据墨西哥作家约瑟菲纳 · 尼格里的《红色丝绒外套》改编 1940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10月初版
●《北京人》 三幕话剧 1940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12月初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家》 四幕话剧 1942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2月初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镀金》 独幕喜剧(根据法国作家腊皮虚的剧本《迷眼的沙 子》改编 1942年
《戏剧时代》创刊号1943年11月
●《桥》 多幕话剧,只发表两幕
首次发表在《文艺复兴》1卷3、4、5期,1946年
●《艳阳天》 电影剧本1947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5月初版
●《明朗的天》 四幕话剧 1958年
首次发表在《剧本》1954年9、10月号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胆剑篇》 五幕话剧,与梅阡、于是之合著,曹禺执笔
《人民文学》1961年7、8月号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王昭君》 五幕历史剧,


曹禺创作卓然独步之处在于他关注的是“人”性,当人们还在形而下的层面关注着物质的贫乏和国家的羸弱的时候,他却悄悄地肩负起了双重使命:在承担启蒙重任的同时,还以深邃的目光谛视芸芸众生,关注着他们那骚动不宁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说,曹禺是现代中国作家中对“人”的处境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他在戏剧中用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挣脱来凸显“人”性的脆弱的一面。


希望能够帮到您,感谢您对永乐票务的支持。欢迎关注永乐票务官网获取最新演出信息。^ ^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2-28
话剧
●《雷雨》 四幕话剧 1933年
首次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1934年7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日出》 四幕话剧 1935年
首次发表在《文季月刊》1卷1-3期1936年6-9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原野》 三幕话剧 1936年
首次发表在《文从》1卷2-5期1937年4-8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曹禺谈创作、作品评介)
●《黑字二八》 四幕话剧,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编
1938年 正中书局1940年3月初版
(附:作品照片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蜕变》 四幕话剧 1939年
首次发表在《国民公报》1940年4月16日-6月3日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正在想》 独幕话剧(根据墨西哥作家约瑟菲纳 · 尼格里的《红色丝绒外套》改编 1940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10月初版
●《北京人》 三幕话剧 1940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12月初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演出实况片段。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家》 四幕话剧 1942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2年12月初版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镀金》 独幕喜剧(根据法国作家腊皮虚的剧本《迷眼的沙 子》改编 1942年
《戏剧时代》创刊号1943年11月
●《桥》 多幕话剧,只发表两幕
首次发表在《文艺复兴》1卷3、4、5期,1946年
●《艳阳天》 电影剧本 1947年
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5月初版
●《明朗的天》 四幕话剧 1958年
首次发表在《剧本》1954年9、10月号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胆剑篇》 五幕话剧,与梅阡、于是之合著,曹禺执笔
《人民文学》1961年7、8月号
(附:刊物照片、演出剧照,见《名作家讲座》录象。链接:曹禺谈创作。链接:作品评介。)
●《王昭君》 五幕历史剧,

曹禺是话剧的开拓者,其中《雷雨》则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12-28
曹禺创作卓然独步之处在于他关注的是“人”性,当人们还在形而下的层面关注着物质的贫乏和国家的羸弱的时候,他却悄悄地肩负起了双重使命:在承担启蒙重任的同时,还以深邃的目光谛视芸芸众生,关注着他们那骚动不宁的内心世界。甚至可以说,曹禺是现代中国作家中对“人”的处境最为关注的作家之一,他在戏剧中用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挣脱来凸显“人”性的脆弱的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