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与《忆秦娥·箫声咽》,艺术上高下如何?

如题所述

我以为不相伯仲。分析如下: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词为李白千古绝唱,有“百代词曲之祖”之称。李白凭一词而享有千古词誉。

上片用典,写离愁别恨。开篇“箫声咽(yè),秦娥梦断秦楼月”,用“萧史弄玉”典。

据《列仙传》载:"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风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而萧史弄玉能乘凤而去,自己却在惊醒后只能独对空楼,深夜冰冷的月光只是显得一切更加凄清更加煎熬,斯人不在,一场寂寞与谁说?年年月月日日朝朝,这不尽的清冷如何消得?

整个上片女主人公都沉浸在个人情感的自我得失中不可自拔,悲欢喜乐在自我回忆中、今昔对比中不断回闪,应该说,看到这里,这首词并不觉得怎么出色,类似题材写得很多,名篇名句也是倍出,如果是没有耐性的人,很可能就不读了,一篇绝妙好词可能就会错过。因为此词精髓,全在下阕。

主人公跳出了个人悲欢,而在登临远望中由已及彼,由一片及万里,似乎深沉澎湃的心曲只有天地万物方可装下。

主人公尽情徜徉在伤今怀古中,由个人之殇而入历史之叹,盛与衰、古与今、悲与欢缠绵交织,故全词虽有悲凉之气,却博大深厚、意境开阔、气韵雄浑。历来有“雄冠百代”之誉。

李白《忆秦娥》后,虽不乏佳作,但无论境界、气格,还是内容思想,无有比拟者。大有李白词出,余词尽废的感觉。千百年后,一代伟人也以此词牌填了一首。这一词牌才再度激活。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作于1935年娄山关战役之后。因是自长征湘江惨败后最大一仗,为转折之战,伟人激情澎湃,挥毫写下。

上阕写景,烘托战斗氛围。“长空雁叫霜晨月”,似有一种凄美。下阕抒情,沧桑与壮阔兼具。诗人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就在硝烟滚滚的行军中展现出来。

全词上阕沉郁,下阕激昂,景中含情,情中有景,雄奇苍郁,却又气势如虹,诗人运用了诸多意象,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和对仗等修辞,使得词句旋律豪放、悲壮、强烈,极富冲击力,诗词画面感极强,撼人心魄。

李白《忆秦娥》之结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寥寥八字,遂关千年登临口。”而伟人之结句同样出彩,“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寥寥八字,画面极美,苍凉沉雄自在其中。同样为大写意之笔。而较之李白更多一些英雄之气与壮丽之感。且伟人此词几乎句句名句,下片尤为绝唱,首二句流传极广。

读罢二词,似各有千秋,不相上下,你觉得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29
应该是李白的《忆秦娥》艺术上更高吧。题材上《娄山关》就吃亏,因为李白的《忆秦娥》题材跨越千年,而《娄山关》只写的一次战斗。显然在李白发出的千古之幽叹面前,毛词在时间维度上,显得单溥得多。
虽《娄山关》自有毛词一向的积极向上和不屈的风格,比《忆秦娥》的消极哀怨正能量得多,但这里比的是艺术。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画面生动,气势磅礴,喻义切合得非常好。但与“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比起来,画面当然不输,但还是少了跨越千年的维度。
第2个回答  2021-03-17
我觉得他们不相上下,《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的词,充满了博大的胸怀,《忆秦娥·箫声咽》是李白的词,同样有雄伟的气魄,两者都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给人一种冲击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第3个回答  2021-03-17
我觉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箫声咽更好一些,它表现出了一种凄苦的感情。
第4个回答  2022-03-23
李白的《忆秦娥》是这个词牌里艺术水平最高的,特别是结尾:“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千二百年来无人超越!
《忆秦娥》【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离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