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司马家族为什么能推翻曹氏家族呢?

如题所述

司马家代魏过程从公元249年高平陵之变算起的话,到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称帝,一共约17年;曹操在公元204年平冀州后,就开始要谋划篡位(询问荀彧关于复古九州),到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也刚好是约17年的时间(司马懿在正始年间有曹爽这个政敌,曹操则在建安前十年有袁氏这个敌人)。二家虽然都是大约花了17年左右篡位,但是篡位过程却截然不同(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曹之代汉,司马氏之代魏,其迹虽同,而势力尚有不同者。”可谓一针见血)。

曹操迎献帝的时候,是有他自己的武装部队,将献帝安排在许县这个“牢”中加以控制,曹操的政敌主要是在外的诸侯在军事上对曹操形成威胁;司马懿则不同,他不像曹操掌控着国家军队,也没有曹操那种绝世的功勋,虽然在高平陵之变依靠三千死士暂时控制了皇后与老臣,但仅这点人是并不足以成为篡位的资本。

那么,司马家历经三代四人究竟何以篡位?这其中曹魏执政者的失误与司马家可取之处是什么?下面就会讲到。

首先,第一问,司马家何以篡位?上面提到因为司马家是没有军事实力的资本,在篡位过程中虽然有不少杀戮,但必然无法像曹操一样以贯彻强硬的态度,必须要积极寻求朝臣合作,构成一个集团,只有满足了集团的利益才能顺理成章地代表新集团取代旧政权,即司马家篡魏过程中表现出的手段,这点上跟曹操对献帝旧臣“无视”的表现是完全相反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问,曹魏执政者的失误和司马家的可取之处是什么?曹魏朝政自明帝开始就有荒废的迹象,曹叡时期正值吴、蜀频繁北伐,北疆鲜卑蠢蠢欲动,四方徭役颇重,而且曹叡不恤民力,总是兴造宫殿,宠信佞臣刘放、孙资等人……当时的大臣对曹叡屡屡劝谏,但曹叡却不听从。后来曹叡死后,和司马懿一同成为托孤大臣的曹爽又进行改革(《三国志》对于曹爽多有曲笔和黑化,曹爽执政有近十年之久,不能单纯地将这人看成酒囊饭袋之徒),再次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这就给了司马懿一个契机去结好众多失意的大臣构成集团推翻建立新的政权去满足他们自己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