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反思

如题所述

  导语:怎么写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反思?体会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是本堂课的抓手,把训练的手段围绕这点进行设计,就能达到去繁就简的目的。人类无火到有火是文明的变革,这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朗读感受火带给人类的希望与光明是多么重要。《天上偷来的火种》是新教材五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一则感人的神话故事向我们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甘愿忍受酷刑的故事。

  怎么写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反思

  《天上偷来的火种》一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改编的。本课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坚强不屈的的英雄形象。

  由于本班学生在语言表达及想象上能力均较弱,因此在深入学习12小节是,学生对于关键词句的理解非常肤浅。

  比如说课堂上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预习了“无遮无盖”的词意。在我的眼中,这本应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是学生的反馈却非常不理想,许多学生认为,无遮无盖就是没有衣服没有被子。再比如”普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索锁在高加索山上”。学生知道找到沉重,但是对于沉重的铁索到底给普罗米修斯带来怎样的痛苦却没有体会。

  后来在徐老师的启发下,我发现,其实要帮助孩子理解好课文内容,引发他们恰当地想象,首先就应该利用好书本上的资源。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优美的图片,而这些图片往往和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比如说19课的图片,就立体的向学生展示了普罗米修斯是如何被锁在高加索山上的。看着图,学生知道所谓的“锁”其实就是“吊”。再结合文中“沉重”和“悬崖峭壁”学生就自然而然理解了,锁在悬崖峭壁上的滋味。

  再者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普被宙斯用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他还会遭受什么痛苦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他坚持着不屈服。你想对他说什么?如果能在教学中有这几处句的训练,犹如一根彩线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串联了起来。第一处,主要讲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同情,下决心要为人类盗取天火;第二处讲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的福音,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第三处讲面对普罗米修斯忍受折磨不屈服,表达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仰之情。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深刻地反映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带有个性化的理解与感悟不可能都是正确、合理的。

  在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4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因为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严惩他是公正的,从而不认为宙斯凶残冷酷。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相违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宙斯惩罚他是合法的。如果教师肯定或不置可否,必然会引起学生价值取向的迷失;但如果马上否定的话,不仅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本意义的机会,而且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方面敢于突破定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评价人物的思维方式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学习精神,加以细心呵护,另一方面对学生加以因势利导,在创设了一个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氛围后,围绕与文本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而学生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引导学生展开对话,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正确理解和深刻感悟。学生不失时机地推荐《希腊神话》,又让学生走出文本,从课内走向课外,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怎么写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是这一类人物的精神诠释。课文的内容不难理解,但若要学生真正能够体会、感受到普罗米修斯这个正义、善良、智慧、仁爱、顽强的形象,并把这种形象典型化,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针对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立足于整体感悟及情境创设,在“情”字上作足了文章,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1、以阅读为抓手,重视语言的学习。

  新大纲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列入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而学生丰富的语言来自于亲身实践,更主要的是依靠读书,从优秀的范文中间接地获取。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力求通过词语抓句子,通过句子抓文章中心,注重了以下2个方面的语言积累:(1)根据课文的提示,让学生结合宙斯的回答,想象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去请求宙斯的话。学生在充分朗读之后,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还积累了语言。(2)欣赏普罗米修斯被惩罚的画面,请学生赞一赞普罗米修斯。(3)在学生读了第12节可怕刑罚内容,请学生说说自己认为这个刑罚最可怕的是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让学生复述了课文小节,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以情感为线索,重视感悟和体验。

  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增加文化积淀,提高人文素养。而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在《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课件中我安排了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的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机智、坚强无畏。这样有效、适时地使用媒体,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结尾处又伴着温婉的钢琴曲师生合着朗诵一曲“普罗米修斯” ,既表达了诗人对普罗米修斯的景仰之情,也使学生在这意境中深化了课文的主题,情感得到升华。

  3、以自学为手段,重视学力的培养。

  整堂课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静心地倾听,仔细地研读,认真地思考、大胆地交流,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课堂上我立足解决三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为人类偷取火种?怎么偷取火种?结果怎么样?”在学生找到关键的语段后,我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师生共读、配乐读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要求不同、形式多样、循序渐进的读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文本所要揭示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语文课浓浓的语文味,营造出了充满深情有略带感伤的教学氛围,也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抓住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读,以情带读,读中悟情,因为我知道,把功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能学会读书,这是一个再朴素不过的真理。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错,以情带读,读中悟情,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作者。” “教学时为什么不围绕一个偷字去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诸多的“遗憾”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对自己今后的教学以示启迪。

  怎么写天上偷来的火种教学反思

  背景:

  最近聆听了几堂课,发现如今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读写结合,以课文中的语句,段落,写法为范本指导学生写作。《天上偷来的火种》一课中,依托12小节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理解之后,对学生进行写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先概括再具体”的写法有许多语段都是值得学生去学习。

  教学片断

  学习课文第1、2小节的内容,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读这一小节。让学生思考: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普罗米修斯承受了怎样的刑罚?学生踊跃交流,有的说“罗米修斯被沉重的铁链锁在……学生理解“悬崖峭壁”,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失去了自由,忍受着痛苦。”(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有的说那里,他无遮无盖,遭受着日晒雨淋。学生理解“日晒雨淋”,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煎熬着。”(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 。 学生谈论省略号“……”含义。说明这样可怕的刑罚一直在持续着。我分别指名学生和全体学生朗读,思考这一节是围绕那句话写的?学生交流: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刑罚呀!老师解释这种写法:这就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把重点的词句(多么可怕的刑罚)描述得更加具体,使得每一位同学有更加清晰的感受。老师继续问,通过刚才对于课文的学习,你能从以下两个话题中选取一个,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进行表达吗?出示写话的练习: 1、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啊!2、火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啊! 2、学生进行写话练习,老师边巡视边启发学生,开拓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读课文例段,学生很容易明白什么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有利于学生明白这种写法的好处——能够进一步表达文章的主题、段落的关键。今天学生尝试写的话题又是来自于课文中的,所以说既是对于“先概括后具体”这种写法的尝试和运用,又是对于课文内容学习的综合反馈以及思维深度与广度的训练。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两个话题之一——“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多么悲惨啊!”,对于学生来说,在内容的丰富性上还不够,也就是说思维的广度还不够。学生的表达基本集中在“没有火取暖,大家冷得瑟瑟发抖;没有火照明,晚上会让人黑暗、很害怕。”这些内容上。针对这一现象,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没有火打造好使的劳动工具,会怎样呢?没有火烧熟食物,人类又会应生吃食物而怎样?没有火吓退凶恶的野兽,整天的日子又是什么样子的?经过点拨,学生豁然开朗,同时也在这一写话尝试中,很好的体会了“先概括后具体”这一写作方法的作用,即能够进一步表达文章的主题、段落的关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为了让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真正地从课内走向课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生活阅读等设计几个话题,有目的的进行强化训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