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20岁叫什么?

如题所述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称谓: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4、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5、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6、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7、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8、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9、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