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记不住妈妈交代的话,这是正常现象吗?

如题所述

1.直接描述问题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样,我们大人之间说话往往隐藏了最直接的语言信息,比如孩子哪里做错了,而直接跳转到,我不是跟你说过吗,你怎么还做错。

其实这样说更好:“水管没关”。

2.给予代替方案

有的爸妈经常说,“你再乱扔饭菜,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其实这样说更好“宝贝,饭菜是用来吃的,如果你想扔东西,可以选择扔球或者沙包哦”。

喜欢扔东西,体验对东西的操控感,每个孩子都会有这个时期,看到孩子的需求,提供替代方案。

3.催促要有具体事项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你快点!我们要走了!”

其实这样说更好“快来看看,今天穿哪双鞋出门呢?”

在孩子没有发展出时间概念之前,你再催他都是没有意义的,孩子理解不了你的焦虑,不如用具体的事情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一步步行动。

4.直接说出你的感受,为规则赋予感情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你再乱跑,下次就别来了”

其实这样说更好“你这样突然乱跑,别人会不高兴的,宝贝”。

孩子理解不了一些规则,所以会常常忘记,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背后的情绪,不仅能让孩子记住,还能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5.示弱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你别吵了!烦死了!”

其实这样说更好“妈妈明天要早点儿出门,现在需要休息了,否则会身体不舒服,你能让我休息一下吗?”

让孩子也面对一下别人的请求,这会激发出孩子的很多情绪,让孩子学会体谅、帮助、守住承诺、克制行为等。

6.请求合作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你没看到我在做饭吗?先出去。”

其实这样说更好“你可以帮妈妈吗,我需要你帮我扔个垃圾,谢谢宝贝。”

这会让孩子有参与感,这份参与感会让孩子发现妈妈在做什么,你会发现孩子会乖乖等着你下一步的指使,进而不用妈妈交代,慢慢发现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

7.接纳情绪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不许哭,男子汉”

其实这样说更好“宝贝,你是遇到难过的事情了吗?能和我分享一下吗?我很关心你的感受!”

8.比起危险,孩子更在乎你爱他

也许你经常是这样说的“你又去踩凳子,不怕摔着?”

其实这样说更好“宝贝,妈妈很爱你,如果你踩高凳子摔下来,受伤了,妈妈会很难过也会很自责,妈妈怕你受到伤害。”

明明是关心,却非要变成指责的话,大人能够理解,但是孩子还体会不了。

很多宝妈宝爸从来没想过自己面对孩子时的表达问题,因为这样说话我们都习惯了,从小妈妈就是这样跟我们说的,长大后我们和亲密的人之间也是这样说话的,但这样的说话方式,却容易让孩子误会很多年,也让我们误会孩子很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我觉得宝宝记不住妈妈的话,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孩子还小,他们的注意力没有大人那么集中,往往妈妈一句话说过了,他可能就忘记了,需要反复去提醒他,随着年纪越长越大,他们对外界的事物的接受能力就越来越强,自然而然的就能够记住妈妈的话了。
第2个回答  2021-02-20
正常的,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有像大人那样开发,有时候可能你说了几分钟之后他就忘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多给他说几遍他就记住了,要有耐心的给他讲解。
第3个回答  2021-02-20
宝宝记不住妈妈交代的话是正常的现象。宝宝的大脑正处在发育阶段。记忆力还不是很好,所以记不住妈妈的话是正常的。有的则是因为贪玩忘记,也是很正常的。
第4个回答  2021-02-20
这很正常,不用担心。让她多关注。到了这个年纪,她几乎有兴趣了,忘了吃饭,更别说带什么了。别担心,等你长大了再说。注意教育她做任何事都要用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