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本土化过程?

如题所述

1. 佛教的传入与本土文化的繁荣
佛教约在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与中国强盛的文化相遇。中国通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诸子学说的融合,形成了以儒家、道家学说为主体的华夏文化,并建立了汉帝国。
2. 佛教在中国的吸收与发展阶段
佛教传入中国后,首先是在东汉至隋唐期间吸收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七八百年时间里翻译了绝大多数佛教经典。随后,在隋唐时期,佛教开始中国化,天台、华严、禅宗等宗派的形成和发展表明了佛教在中国具有了特色,逐渐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3. 佛教的本土化与各宗派的形成
唐代贞观年间,玄奘大师从印度留学归来,翻译了大量佛经,使中国佛教水平超越了印度。法藏大师创立华严宗,借鉴了天台、三论及玄奘的瑜伽学说,但其理论“法界缘起无尽”却独树一帜。禅宗的创立,摆脱了一切教条的束缚,提倡“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成为似宗教而非宗教,似哲学而非哲学,似艺术而非艺术的特殊思想体系。
4. 禅宗的兴起与各宗派的衰落
禅宗成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主流,其简洁可行的修行方法与儒家、道家思想不相矛盾,并能贯穿和深化这些思想,易为士大夫们接受。禅宗本身含摄了佛教的全部精义,有蓬勃的生命力,一个禅者本身就是一粒种子,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可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相比之下,唯识、三论、天台、华严、律宗和密宗等宗派因学术方法与中国人不太融合,或在唐武宗灭法运动后衰落。
5. 禅宗的普及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禅宗的方法简捷可行,没有寺院经济及经典文献上的包袱,所以在唐武宗灭佛几乎毁坏了全国的寺院和典章文献后,禅宗却安然度过了这一劫难。禅宗结合了中国文化的实际,有优越性,使它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主体。禅宗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深远,不了解禅宗,就没有资格说了解了中国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