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健脾、运脾、醒脾有何区别?

如题所述

健脾用白术,运脾用厚朴,补脾用人参,醒脾用砂蔻。

1,从功能来说,

健脾、补脾为一方面;运脾、醒脾为一方面。

2,从身体角度来说,

健、补是脾功能不足,为虚,需补益,为静。补为力重,脾不足为甚时使用;健为力轻,脾稍有不足时使用。

3,从受限制角度说,

运、醒是脾功能受限,为实,需行泄,为动。醒为力重,脾功能受限重,机能卡死时使用;运为力轻,脾功能受限轻,机能尚能运转,但运转不灵时使用。

总结:这几个可以说是彼此互含、互有包容,治疗上有其一则有其三。补脾缘是脾虚,脾虚则运化升清不利,水湿内生困脾,补脾重在脾阳脾气,补脾过程中怎能说没有运脾健脾醒脾,只是运脾重在恢复脾运化功能,醒脾是因为水湿困脾,需要补脾健脾运脾,脾阳一足水湿自化。

扩展资料:

1,中医大辞典》解释:"醒脾就是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中医名词术语选释》认为"是治疗脾气虚寒运化无力的方法".显然两种解释迥异,前者针对标实本虚证,强调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的作用,后者针对脾气虚寒证,未提及芳香药.就醒脾学术争论。

2,健脾饮食原则:

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3,运脾是治疗湿重困脾的方法。用苍术,厚朴,陈皮,藿香,佩兰,白蔻仁,茯苓,泽泻等药芳香_湿以运脾。

4,湿重的表现为胃部饱胀,饮食无味,恶心欲吐,口中淡而粘,头昏身倦,大便泄泻,或腹胀,四肢浮肿,小便少,舌苔白腻,脉濡。

参考链接来源:醒脾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4-04-24
中医养脾小课堂:补脾、健脾、运脾、醒脾,傻傻分不清楚?
说到养生,脾胃可是个大户,养脾胃的话术更是五花八门,补脾、健脾、运脾、醒脾,听着都一个样,但其实它们各有千秋。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些“脾”事儿。
补脾:脾虚的救星
脾虚可不是开玩笑的,它会让你的脸色暗沉、精神不振、动不动就腹泻,简直是健康大敌。补脾就是给脾胃加点“油”,帮助它恢复元气。像黄芪、党参、太子参这些滋补脾气的中药,就是补脾的好帮手。
健脾:脾胃的健身房
脾胃要健康,健脾锻炼少不了。健脾就是让脾胃变得强壮,提升它的消化吸收能力。健脾的中药大多性平味甘,比如山药、茯苓、白术,它们不仅能补脾,还能健脾,让脾胃更能干。
运脾:脾胃的搬运工
脾胃还有个重要功能——运化水湿。如果脾胃虚弱,水湿就会聚积在体内,让人水肿、腹胀、大便溏泄。运脾就是帮助脾胃把水湿运化出去。像泽泻、车前子、茯苓这些利水渗湿的中药,就是运脾的好帮手。
醒脾:脾胃的闹钟
脾胃也是需要醒一醒的。当脾胃受寒受凉,或者情绪不佳,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问题。醒脾就是通过温热、理气的中药,把脾胃从“昏睡”中唤醒。像丁香、肉桂、藿香这些温热醒脾的中药,就是脾胃的“闹钟”。
总结一下,补脾是补充脾胃元气,健脾是提升脾胃功能,运脾是运化水湿,醒脾是温热理气。
脾胃养护,贵在坚持。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再配合上中医的调养,你的脾胃一定会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