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人是谁

如题所述


雷子人
雷子人的作品中传统与现代交融,艺术语言单纯而意境丰富。用最质朴的传统水墨语言展现了现代人复杂的心灵现实,用符号化的两性形态描摹了整个现代社会生活,恍惚的青春、扭曲的欢爱,生命的无状、灵魂的困顿。时间和情节的概念在他的画面中似乎不再重要,画中的男女似乎也只是两性的符号,画面所营造的孤独和迷茫的意境却真实地指向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每个男女。
中文名:雷子人
出生地:江西省
出生日期:1967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代表作品:《都市水墨·雷子人》《出入境》等
最高学历:博士学位
艺术年表
雷子人1967年生于江西。
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央美院博士生。
1993年“雷子人作品展”,北京东便门角楼。
1995年“入境”三人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上海图书新馆。
1998年“中国艺术双年展”,南京博物院。
2000年“新中国画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3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3年“入境无语—雷子人作品展”,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
2004年“临界·兼容2004年邀请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雕塑展”,长春雕塑艺术馆。
2004年“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武汉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4年“融合·互渗-2004年度展”,中国美术馆。
2005年“间性”现代艺术邀请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5年“水性”雷子人作品展,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展览及出版
主要个展
1993年雷子人作品展(北京东便门角楼)
2003年“入境无语”——雷子人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5年“女人味”——雷子人原版作品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8号馆)
2005年“水性”——雷子人作品展(武汉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2006年“出入境”——雷子人作品展(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2006年“入·境·南京”——雷子人作品展(南京美术馆)
2007年“品色”——雷子人作品展(北京798艺术区千年时间画廊)
2008年“新古意”——雷子人作品展(上海圣东方艺术画廊)
2008年“玩意”——雷子人作品展(上海春天画廊)
2008年“佑我后·雷子人_陂艺事”——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主题展(上海世贸中心)
2012年“出入境·_陂”——雷子人艺术作品展(济南)
主要参展
1995年“入境”三人作品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上海图书新馆)
1998年中国艺术双年展(南京博物馆)
2000年新中国画大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2003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雕塑展(长春雕塑艺术馆、厦门文化中心艺术馆)
2004年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武汉湖北美术馆)
2005年“间性·男左女右”当代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6年中国水墨文献展(南京博物院)
2006年“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馆藏暨邀请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7年“文脉当代·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7年“后先锋”中国新艺术的四个方向(香港英皇道633号)
2007年“底层人文”当代艺术的21个案例(北京宋庄原创艺术中心)
2008年“水墨主义·当代主义”上上国际艺术年展(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
出版著作:
2001年《入境前后——(1989-1999)雷子人作品》(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艺术家档案·雷子人》(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3年《入境无语》(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5年《女人味》(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年《新古意》(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出入境》》(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6年《国画演进——中国画文化情态、空间及图式》(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当代中国画市场调查报告·雷子人》(人文艺术出版社)
2007年《_陂·_陂——一个画家的古村落图记》(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中国画艺术年鉴·雷子人》(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8年《都市水墨·雷子人》(荣宝斋出版社)
作品主题阐释
现代人生活的忙碌,匆忙地工作、盲目地生活,麻木地娱乐,太多的观念被社会灌输,太多的梦想现实被打碎。终于麻木了自我;终于失去了自我,忘记了曾经的梦想,灵魂开始游离,对生命甚至出现了恐惧。心与心之间变得冷漠,在安静的只剩自己的时候,终于自己都不敢认真看自己,人们惧怕孤独,拼命要融入一个娱乐的世界,就是为了逃避已经空虚的连自己都不敢承认自己的自我,然而心已经寒冷隔绝,即便拥抱在一起也没有温暖心也是相隔千里的。犹如雷子人画的男男女女,在雷子人作品里你是否看也见了自己?
雷子人遭遇了现代生活,却站在生活之外对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理解和思考,他的创作貌似漫不经心的写意,却像刀一样笔笔都划到麻木的现代人心上。他的艺术贯通中西又具有中国浪漫文学传统,对当代审美重新阐释,像超现实的梦幻场景,意境深远。
他的水墨艺术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融入现代生活,用笔墨重新解读了现代人的心性,他的创作不是随意的表达,是他感受生活的一种姿态,是一种历史的生存记忆,是一种生命的痕迹。
学术评论
他的早期作品着重表现都市青年的生存心态,不乏“文气”与“童心”,在形象上有少男少女的青春缱绻与天真无邪,在笔墨上可以看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结构布局和水墨韵味的文脉继承。
雷子人就读研究生期间的作品具有多种审美趣味,显示出他正进入一个活跃的探索期,有许多新的想象与急切的实验。他没有单纯在中国画的内部解决风格与笔墨的问题,而是着眼于中外艺术的比较研究,并且在中国画的传统基础上加以融合,直面作者与作品的关联意义。他的作品在视觉图式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笔墨结构中的文化情态,以往那种在画面上随意游走的速写式生活切片,转化为近景中的人物形象的平面结构与色彩关系的研究,超现实的梦幻场景增强了中国画传统中的主观表现意味。
在雷子人的作品中,对生命的敏感,是与中国画材料对情绪、感受反应的敏感相联系的,他试图用中国画的传统审美观念,融入当代生活区寻求对现代人心境的理解。这种生存与发展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往往给与我在观画时瞬间的感动,我说不清楚这种感动是源于往昔时光的眷恋或是对我未来岁月的某种企盼。雷子人不厌其烦地描绘青春的恍惚与爱的执著,我在他的画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在山林的阳光清流中,想象都市街道上那些往来如潮的人们将以怎样的心境融入生活。
摘自《雷子人“入境”展序》
殷双喜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副主编)
在他步入独立创作的初期,记录如梦如幻的童年和青春,用城市化的环境因素的植入,以及概括化、简洁化的景物交代,传达出一种对时间流逝和幻觉生成的留念,是他作品中突出的特点,我们不妨说他这是在画时间。到了他进三年级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作品,有一个新的变化值得注意,那就是对具体景物的留念已经越来越淡化,而对画中人物形体本身却越来越关注,而且人物形象在画中比例越来越大,我们也不妨说他这是在画空间。
雷子人并没有把自己认定为水墨实验画家,但从他对人物形体的空间结构和造型表达的结果看,却在画面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既有笔墨趣味,又有形体的质感。
从意识到传统笔墨表达方式面对现实生活的荒诞和失落,到自觉地以自己的方式探索中国水墨语言的表现力,脱落掉越来越多的情节和梦幻,愈发给对象本身以格外的关注,雷子人看似失去了许多现实的真实,其实却得到了更深一层的真实,一种绘画本身能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扩大这种真实的存在空间,使绘画本身重返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那将是中国画或称作水墨画的发展之日。
摘自《从画时间到画空间——关于雷子人的画》
高岭博士(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2004年
从雷子人画的一些近似于都市寓言式的作品(如《瑶池》《折翅》《堕六尘》《落霞》《圣水》等)中,我饿美女不难看出他对都市人的生存状况所作出一种理解和思考。在当代水墨画中,能够像雷子人这样让自己的作品更贴近当代人生活的例子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当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来讨论雷子人的作品。他的不拘一格,使他在艺术上表现出多方面的才能,如在油画、陶艺、人体、风景等不同领域,他都有所涉猎,从古典到现代,他都有所借鉴。虽然还不是一种很成熟的状态(也许这并非坏事),但却处处能让我感觉到一种源自心灵的勃发生机。唯一的担心是,在走向自由、走向熟练的过程中,还能否保持这种生涩的感觉而不使油滑。“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的见地很高,但他自己也没有完全做到。但愿雷子人能做得好些。
摘自《艺术与人——我看雷子人的画》
贾方舟(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2004年
雷子人当然已远离现代主义,他更接近的是后现代主义,这并不是说他采用了什么后现代艺术的样式,而是一种非现代主义或非形式主义的经验。这么说好像用了一个很大的题目,实际上还是很简单,也就是说,他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一步步地回归自我,这个自我是大自我,即原始的生命。这个过程并不简单,他不是想米罗或亨利·摩尔那样直接搬用原始的样式,或用水墨来抄袭古代文化的符号,在他的画中看不到一点符号的痕迹,同时看不到做作的痕迹,一切都非常自然。
事实上,性爱并不是雷子人的真正主题,他是通过性爱把人还原到本能的、原始的生命,当我们感受到其形式的表现力时,他实际上也还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形式来自于他的生命体验,这不是对现实生命的直接体验,而是对生命本能的体验,所谓原始状态,就是指他的艺术产生在这种还原的过程中。他的作品调动起我们的生命冲动,我们才会被他的形式所感动,他所具有的,正是我们缺失的。
节选自《原始状态——谈雷子人的画》
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美术》主编)2004年
雷子人的水墨作品题材单纯而意境丰富,水墨语言的运用如同题材本身,返璞归真,没有过多的夸张和炫耀。人物的刻画简逸而细腻,虽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却没有世俗的圆熟与甜腻,这与他有意运用的朴拙的笔墨相映成趣。
他的人物画,不仅有戴进、陈洪绶等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宗师的遗风,也有西方现代主义鼻祖塞尚、马蒂斯风格的影子。显然,雷子人还在他所从事的插图、设计、剪纸和制陶等艺术活动中得到了触类旁通的启发。结合现代形式和民间传统艺术的水墨实验式当代中国画艺术家在革新水墨语言过程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作为中央美术学院所培养的年轻一代艺术家,雷子人的绘画语言延续并正在发展着与他有直接师承关系的学院水墨人物画的革新传统,而雷子人的独特性在于他在结合其他艺术形式时所表现的一种超然、自然地态度。像他这一代年轻的艺术家对于中国和西方、传统与现代、民间与经典的艺术形式的结合和取舍显得更为轻松随意,他们从一开始对各个视觉经验的接受就是开放式的,他们的实验水墨无须特意强调某一种特别的模式,也不可能无视人类视觉文化中的任何一个部分。
摘自《读雷子人的近作》
邵亦杨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2001年
雷子人的画包含了很多的东西,各种因素融化为一个具有个性的整体,从题材、表现性到画面的处理,都和我们的日常经验没有隔膜,我们可以轻松地进入他设置的场景,与他一起观看和欣赏······这是一种理想的结果,但是,也隐藏了危机,说明他操持的语言不够“陌生化”,换种表达,是指他仅仅在运用各种现场的表现手法,没有将它们锻造成新的“语言”。譬如,我们既可以发现他拥有一些“传统”功夫,又有一些“洋”的手段,这几乎是上百年来力求“创新”中国画家的共同方式,其典范既是林风眠,无论是林的同代人,还是后来者,皆到此为止。
雷子人的画中潜伏着某种才华,它随意、率性、偶发、灵动,好好加以利用的话,会开出令人惊羡的硕果,但若不小心,也会因此变得轻飘和单薄。
摘自《要做就要做得更好》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批评及美术史论家)2001年
对艺术家本人的评论
雷子人是一个安详的梦幻诗人,室内景、人体素描、城市景色,实际上都统一在这种出自心灵的诗意之中。他总是在不停地过渡,从一个题材滑向另一个题材。他是在生活中遭遇到这些题材的,而不是刻意找寻的,每一个题材又都被他改造成喃喃自语般地低吟浅唱,现实的生活成了记忆的符号和生命的痕迹。他的形式和语言随着题材的变换总是会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然而他又总是能以最单纯的方式把题材表现出来。什么时候他走出了梦幻,在世俗中沉沦,那种诗意消失了,我们就会感受到他在技术上的熟练与精湛,其实那倒真的没什么意思了。
摘自易英《梦与诗的意境——读雷子人的画》
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研究》杂志社社长、《世界美术》主编)
子人不大计较别人说他平时远离了艺术圈,子人用心体味的是俗中雅,是那些长年泡在艺术圈里的人光靠想象力根本深入不下去的东西。子人作品之屡出新意,与其无悔于入俗随俗的心境是相关联的。每每观其新作,当眼前一亮时,我不免就会联想到子人平静、率意、逍遥的心境。唐孟浩然尝道:“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我以为,子人作画的情思大多就来自世俗深层某些元素的启发,子人似乎很擅长开掘它,也乐于开掘。
雅士狂斟浊酒、乱拍青琴而后出乐府骈文,不能不说那是好诗好文。世俗男女今天递给张三一个冷眼、明天背着李四嘲笑几番,其言语、其目光、其姿态所成就的也就是好文章,琐碎一些而已。很高兴,子人有这类看法。以艺术的逍遥之心品世俗,以世俗的逍遥之眼做艺术,作为其朋友,细一想,不乐则更待何为?
王九楼(作家、自由撰稿人)
作品赏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