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温的病名首见于

如题所述

湿温的病名首见于《难经·五十八难》。

湿温是指夏秋雨湿季节感受湿热病邪,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白腻,脉缓等见症的急性外感热病。湿温病出处《难经·五十八难》。

湿温的病因,是感受湿热病邪。但湿热病邪能否感人,感染后能否发病,还取决于脾胃阳气的胜衰。如饮食不节,饥饱无度,过食生冷而损伤脾胃,则易内湿停聚。特别是在夏秋之节湿盛之季,脾胃之机多较呆滞,尤易导致湿邪内困,在此情况下,外界湿热之邪便易乘虚而入,薛生白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辨治原则:

湿温病的发生,虽邪气侵入的途径不一,但病变部位则在脾胃。起病即有湿邪困脾的气分证,此时虽兼有湿邪在表的卫分证,但为时较短,随着表征的解除,则主要表现在气分湿热。但同时还必须分清湿邪所在的部位及湿与邪的孰多孰少。

湿重于热:治宜祛湿为主,兼以清热。若湿郁上焦,多见头昏胀痛,胸闷不舒。治宜辛开宣降肺气,药用杏仁、橘红、枇杷叶等,使肺气宣畅,外资卫气之宣发以散表邪,内助水道之通调以利水湿。湿阻中焦者,可见脘痞腹胀,呕恶便溏,口淡不渴等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