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如题所述

一、空间上:月无处不在

月在天,人在地,月与人之间,始终隔着的是无尽的空间距离。而李白与月之亲近,首先表现在他用各种手法缩短人与月的空间距离:“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是将月之倒影置于江海之中,让无法触及的天上月化为伸手可及的江中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则将天上月化为杯中影,将月与酒同饮;“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则依靠奇绝想象,借舟楫而度长空,直抵月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则更进一步为“我”添上双翼,令飞得九天,揽月入怀。

除此,在空间上,月也无处不在:人行至山中,山有月;渡于江上,江有月;步行溪边,溪有月。所以在李白诗歌中,有“山月”“湖月”“江月”“溪月”“石上月”……“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明月随处可见。

真可谓是:抬头月在天,低头月在水;伸手月在指尖,回首月在心间。

二、时间上:月无时不在

人间有四季,四季皆有月;而在诗人这里,月则是时时常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当思念起故乡亲人友人时它在;“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当想要抒发人生理想,澄澈心境时它在;“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登临怀古时它在;“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泪涟”,拂剑时它在;“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抚琴时它在,饮酒时它当然也在。

不知是诗人沐浴在月光之中,便能生发出无限情思,还是生出无限情思时,身边恰好有月?但这一轮明月,或圆或缺,便在李白诗歌中流溢千古,既是思念的化身,也是情感的寄托,亦是世事变迁的见证。

三、心理上:月如人,有情生动

李白与月之亲近还有一个特点,便是将月人格化呈现,此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个人喝酒,找不到人对酌,于是便邀月来饮,对影成三人。此刻,李白一定是把明月当做一位知心朋友来对待,所以有“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在他的很多诗里,都能够见出这种情感。“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在心理上他与月是非常亲近的,月光不足时,他可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月本无情,但在李白的主观情感渗透下,又极富情感。它时常带有一种冷清孤寂之情,“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它也可以是诗人愉悦情绪的表达,“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朗笑明月,时眠落花”;它也可以是苦寒情绪的代言人,“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5

浅析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