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寒冬?

如题所述

2020年可能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有关专家认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仅是预测会发生,是否真实发生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现象形成后需要较长时间,大气环流才会进行响应,因此,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而当海温出现变化时,会给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气候也会发生变化。从全球范围来看,会造成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体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同。

扩展资料:

拉尼娜特点:

1,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

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4,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一般情况而言,拉尼娜现象是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暂时也不能明确地说一定会导致大降温,同时世界气象组织也说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影响,2020年可能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尼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有关专家认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仅是预测会发生,是否真实发生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现象形成后需要较长时间,大气环流才会进行响应,因此,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而当海温出现变化时,会给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气候也会发生变化。从全球范围来看,会造成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体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同。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影响。

一般情况而言,拉尼娜现象是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暂时也不能明确地说一定会导致大降温,同时世界气象组织也说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影响,2020年可能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
第2个回答  2020-11-24
每年冬季到来之际,人们都会讨论今年是不是最冷的话题。但不管怎么讨论,最终还是要看官方结果,不要听信谣言。很多人认为今年将会是冷冬,甚至觉得是最冷一年。那么,到底2020年的冬天会是冷冬吗?到底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2020年?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最新消息。
2020年的冬天会是冷冬吗 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2020年

2020冬天
专家表示,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其后期演变趋势和气候影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以是否为冷冬,还不确定。
同时,鉴于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非常复杂,加之近期气候波动性增大,预测难度大,国家气候中心将密切监视天气气候变化,加强分析研究,及时提供滚动订正的气候预测。
中国气象局近日发文称,网传的“超级冷冬”是精心剪辑的谣言,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国家气候中心将会在10月底正式发布今年我国冬季气候预测意见。
不过,大家也千万不能小看拉尼娜,目前多地都处于低温状态,南方一些地区可能还会出现雨夹雪。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轮寒潮可能就在明天开始来临,届时东北地区可能会降下今年冬天的第一次雪。
冷冬标准:

冷冬
根据国际气象组织的规定,我国于2002年开始启用1971年至2000年这30年冬季(即12月到来年2月)的平均气温作为常年值(气候平均值)。冬季冷暖现象可分为暖冬、冷冬和正常冬季三类,具体分类为: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0.5℃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比常年值低0.5℃或以上则为冷冬。其余为正常冬季。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我国日常气候业务中,废除之前所沿用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开始使用1981-2010年新一轮的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或气候值。
寒冬的概念具有严格的科学定义,是否寒冬一定要看整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是否高于常年值。所以冬季里某一时段出现气温偏低(相对冰冷)时,就说是寒冬,另一时段气温偏低(相对寒冷)时,又说是冷冬,那就出现一个冬季既是暖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参考气象学上的冷流、冷锋、冷空气等概念,中国气象局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寒冬,即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全国范围冬季为上年12月到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值或称气候平均值(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我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时,称该年该区域为暖冬,否则为冷冬。按此定义,我国自1987年至2004年连续18年冬季平均气温高于1961-1990年气候平均值,即-4.7℃,故可称连续18年发生了暖冬现象,若按新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值,即-4.2℃,而1995/1996年和1999/2000年两个冬季的全国平均气温分别为-4.3℃和-4.4℃均低于新的气候平均值,就算寒冬。故按标准更科学的说法2004年是连续第4个暖冬。
第3个回答  2020-11-21
导语:每年冬天的寒冷程度是不同,尤其如果受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的影响,更是会异常。其中,受到厄尔尼诺影响,可能会出现暖冬,而受到拉尼娜影响,或将出现冷冬。今年据说有拉尼娜影响,那么,今年冬季是暖冬还是冷冬呢?根据专家预测,2020-2021冬天预测会是寒冬吗?一起来了解。

今年冬季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0-2021冬天预测会是寒冬吗

今年冬季是暖冬还是冷冬 2020-2021冬天预测会是寒冬吗

今年冬季预测

有关专家认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仅是预测会发生,是否真实发生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现象形成后需要较长时间,大气环流才会进行响应,因此,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而当海温出现变化时,会给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气候也会发生变化。从全球范围来看,会造成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体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同。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影响。

一般情况而言,拉尼娜现象是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暂时也不能明确地说一定会导致大降温,同时世界气象组织也说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影响,2020年可能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
第4个回答  2020-11-18
今年冬季预测

有关专家认为,今冬的“拉尼娜”事件仅是预测会发生,是否真实发生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冬季“拉尼娜”现象形成后需要较长时间,大气环流才会进行响应,因此,今年冬天会偏冷还是偏暖,需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判。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而当海温出现变化时,会给大气环流造成很大影响,气候也会发生变化。从全球范围来看,会造成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是具体到各个国家和地区并不同。

在多数“拉尼娜”事件盛期的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可能加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我国中东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但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我国平均气温都偏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影响。

一般情况而言,拉尼娜现象是导致全球气温下降,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暂时也不能明确地说一定会导致大降温,同时世界气象组织也说明了的,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影响,2020年可能又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
气温影响因素

一、自然因素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

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性和周期的特性。而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性。

二、人类影响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