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护士厌恶周汝昌讨厌的黛玉,应该如何评价?

如题所述

胡适厌恶林黛玉的说法,可能源于他曾参加过的北平《晨报》评价《红楼梦》人物的“民意测验”。胡适对林黛玉的评价是“刻薄小气”,因此他不喜欢林黛玉。

即使是红学大家周汝昌老先生对黛玉的评价也有失客观公正。当然周先生红学泰斗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的《红楼梦新证》是红学的发端,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红学。

但是,对于林黛玉来说,我还想说,我是喜欢黛玉的,我也喜欢《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所有女子,因为她们都是可爱的,有缺点,但是却很真实,有真感情的女性群体。

我们且不论胡适的为人,和他对林黛玉的看法,也不论周老先生的态度,只来谈谈林黛玉这个红楼中的奇女子。

《红楼梦》中的女子,尤其是名列“金陵十二钗”的女子,在作者的笔下都是美好的女性,虽然她们各有缺点,但正因为这一点,才更真实,也更让人喜爱。哪怕是被人称为“狠毒”的王熙凤,“心机女”的袭人,作者也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词。因此,林黛玉绝不是令人厌恶的女性,而是聪明智慧,有才华,有灵气,又不失俏皮的,也不乏缺点的奇女子。

另外,如果从心理年龄划分的话,林黛玉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而薛宝钗却是我们踏入社会后心理变得成熟时期。

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每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是我们的性格还没有成熟稳定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一般的表现就是真性情,敢爱敢恨,真实的性格流露,尤其是女孩子,有很多敏感,娇弱,小脾气,但是又可爱,又惹人疼。常常是内心的真实情感都表现在脸上,表现在言行举止中,对比一下林黛玉,就发现和我们在这个年龄段的表现是一样的。

林黛玉进贾府的时间大约是五六岁,这时候母亲刚刚去世,虽然有父亲,但是她在贾府也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一切都要依靠贾府。贾家是个什么地方,是公侯之家,大家族,人口繁多,人事复杂,是非很多。林黛玉出身书香门第,又满腹才华,父母一定是很疼爱她的,她又没有社会生活的经历,自然是比较清高自持。但是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让她不得不小心谨慎的生活,这就造成了她敏感多疑的性格。

贾家的主人也许对林黛玉很好,没有看不起她的意思,毕竟有骨肉亲情在。但是下人们就不敢保证各个对她像对自家的主子一样恭敬,黛玉可能有时候也能感觉到,基于她的年龄,还没有修炼成有城府的人,所以,经常会真性情流露,自然会被人认为她小心眼,刻薄小气了。

对比一下薛宝钗。薛宝钗一来比林黛玉大约大三岁左右,心理上自然要比林黛玉成熟一些,做事也会更稳重一些。而从薛宝钗的家庭成长环境来说,造就她谦恭隐忍,端庄持重的性格其实也是很心酸的经历




薛家是商人之家,来往的都是经商之人,商人的天性是什么?“无利不起早”“奸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耳濡目染,薛宝钗学会了看人脸色说话做事。

后来薛父早早去世,哥哥不成器,家庭由母亲操持,薛宝钗不得不帮着母亲分担家中事务,包括经商的一些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她纵然有满腹才华,也只好将自己的真性情隐藏起来,去打理一些和她闺阁小姐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事物。这让她迅速地成熟起来,过早的进入成人世界,过早的变成了一个世故的成年人,带着面具生活。其实仔细想想薛宝钗的经历,也是蛮心酸的。

我们仔细想想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表现,其实就是我们自己,一个是未经世故,没有踏入社会之前的我们,天真率性,真情流露,自然而然的带着一些个性。另一个是我们成年后踏入社会,经历过复杂的人情世故,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隐藏我们的真性情,变得圆滑,有心机,有城府,带着面具生活,连我们自己都开始不认识我们自己了。

所以大多数人喜欢林黛玉,是因为喜欢真实的自己,不欺瞒,不隐藏,可以放声大笑,可以想爱就爱,想哭就哭,还可以任性怼别人。

当我们仔细的读《红楼梦》读到后面的时候,就会发现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悄然无声的发生了变化。



在抄检大观园之前,薛宝钗和众姐妹以及贾家的一众年轻女孩在一起久了,多少放下了一些戒备,流露出了一些年轻女孩该有的活泼天性,也和大家一起爱玩爱闹了。但是“抄检大观园事件”让她看清了很多事情,她重新又变回那个带着面具生活的女子,与贾家的关系也就刻意拉开了距离。

而林黛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也开始渐渐变得成熟。看她后来对待薛宝钗和薛宝琴以及史湘云的态度,还有她从苏州回来后,带回的礼物,每人一份,就可以看出她其实也是一个大方活泼的女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