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风险区到低风险区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具体的风险划定标准为:以县市区为单位,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其中北京市是根据三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地域,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第二个是时间,最长潜伏期14天为一个单位。最后一个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

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疫情高中低风险地区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专家回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6
1、高风险地区:一般是指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了50例,同时十四天内是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2、中风险区域:14天以内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合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超过50病例;共合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未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低风险地区:没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或连续14天都无新增加确诊新冠病例。

划分的标准:

1、地域:以街道跟乡镇作为基本的单位。

2、时间:以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14天为一个单位。

3、疫情:总计多少新冠肺炎病例、有无发生聚集性疫情。

应对策略:

1、高风险地区实行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的战略,持续尽全力做好疫情防护和管控工作。当高风险区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后,再有秩序的扩大复工复产范围。

2、对于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策略,尽快有序的恢复正常生活。相关的组织人员可先有秩序的返岗,指导用人企业严格执行疫情防护工作,同时推进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

3、对于低风险地区实施严防输入、统筹兼顾的措施,取消道路和居住区的限行措施,并全面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第2个回答  2021-03-06
从中风险区到低风险区的标准是什么?具体的风险划定标准为:以县市区为单位,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为低风险地区。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为中风险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为高风险地区。
其中北京市是根据三个维度来考虑:一个是地域,以街道、乡镇为基本单位。第二个是时间,最长潜伏期14天为一个单位。最后一个是疫情,有多少病例,有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
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第3个回答  2021-02-22

条件为落实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应对准备。

在疫情管理方面,进一步细化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做好低风险地区正常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防范。科学划定中等风险区域(学校班级、建筑单位、工厂车间、农村住户等)为最低防控单位,开展集中监测和最终消毒。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感染风险,确定核酸检测人群范围和优先顺序;在高危地区,以学校、建筑物、工厂、工作场所、自然村等为最低防控单位,采取综合入户调查、人群聚集限制、区域管控等措施,开展应急响应。

扩展资料:

疫情治疗的相关要求:

1、增加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核酸检测要求,要求密切接触者和密切联系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分别进行3次和1次核酸检测;细化集中隔离居家医学观察要求,制定集中隔离居家医学观察指导意见,指导地方科学开展集中隔离居家医学观察工作。

2、在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方面,增加基因测序的内容。要求对各地首发病例、不明感染源病例和环境监测发现的阳性标本,通过基因测序等工作溯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印发 完善聚集性疫情定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