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中作为托物言志散文的经典名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白杨礼赞中作为托物言志散文的经典名篇课文的写作思路:

从景、形、神方面去考虑

先写白杨树的环境,苍凉、单调,衬托白杨树的顽强;

接着写白杨树的样子,从形貌方面,是从干、枝、叶三方面来写;“精神气质”方面,是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特点.

最后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全文的主题句.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象征了他们默默无闻却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

第一段破题,直抒胸臆.“礼赞”,崇敬而赞美;“不平凡”,是礼赞的原因.起始峭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

第二段描写高原景象,述说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粗线条勾画,着眼于色彩,“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概述高原特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

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扑”与“奔驰”相呼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准确而形象;“绿波”“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相呼应;“无

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相呼应,“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与高原相照应.在写景的同时又注意写感觉,先突出“雄壮”“伟大”这两种感觉,而后写

“另一种的味儿”——“单调”.在这里,情与景融合在一起,体现抒情散文的特点.其间感觉有转折,即由亢奋转向倦怠、冷漠、低沉、单调,造成了文章的波

澜.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这一段写高原的目的是:

1.交代白杨树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

2.暗写华北抗日战场,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第三段写作者初见白杨树的感觉.“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外在景观,给作者惊醒的感觉,“刹那间”“猛抬眼”“惊奇地叫了一声”等语表达了这种惊醒

的感觉.这一段异峰突起,由低潮转入高潮,突出“我”的情绪转变,为下文白杨树出现起渲染作用.用问答句提醒读者注意.

第四段是过渡段,既是对上文“惊奇地叫了一声”的补叙,又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此处是二赞“不平凡”.(可以提示学生:“不平凡”与“极普通”有怎样的联系?)

第五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形貌方面,是从干、枝、叶三方面来写;“精神气质”方面,是突出其正直、倔强、不折不挠和力争上游的特点.

第六段是过渡段,为下文转而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起势.此处是三赞“不平凡”.

第七段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欲扬先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是“伟丈夫”,用的是拟人和

对比的手法.接连四个“难道”层层递进,气势恢宏,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第一个“难道”为由树及人张本,第二个“难道”点明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

“难道”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连贯紧凑,思想逐步升华,赞美之情逐渐达到高潮,展现了比前

文更为廓大深远的精神境界.

第八段进一步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全文的主题句.四赞“不平凡”,三提“极普通”.两个“相似”是对称句,“不但……尤其……”是散句,句式富于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