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这首诗借竹来比喻什么?

如题所述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迎春”出自李贺的《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摇摆。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若将它编织成竹簟,可以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若将它裁制成鱼竿,可以钓上漂亮的鱼儿。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

三梁冠帽子的衬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节来,献给王孙。


尾联就有些寓意了。李贺作为王孙之后,一身才华,却不为重用。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特别是竹子的被重用(三梁),怎能不让诗人羡慕和感慨呢?

若问借竹来比喻什么?那就是比喻自身的气节风度,和藏在深山人不识的怀才不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6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迎春”出自李贺的《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摇摆。“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若将它编织成竹簟,可以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若将它裁制成鱼竿,可以钓上漂亮的鱼儿。“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三梁冠帽子的衬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节来,献给王孙。
尾联就有些寓意了。李贺作为王孙之后,一身才华,却不为重用。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特别是竹子的被重用(三梁),怎能不让诗人羡慕和感慨呢?若问借竹来比喻什么?那就是比喻自身的气节风度,和藏在深山人不识的怀才不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6-27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迎春”出自李贺的《竹》: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随着波浪起伏摇摆。“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若将它编织成竹簟,可以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若将它裁制成鱼竿,可以钓上漂亮的鱼儿。“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三梁冠帽子的衬里也是用竹做成,且砍下一节来,献给王孙。
尾联就有些寓意了。李贺作为王孙之后,一身才华,却不为重用。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特别是竹子的被重用(三梁),怎能不让诗人羡慕和感慨呢?若问借竹来比喻什么?那就是比喻自身的气节风度,和藏在深山人不识的怀才不遇。
第3个回答  2021-04-17
新婚之前的两句诗,竹叶浸入溪水中微风拂过水光波动,碧绿竹子抽丝般在水面上形成倒影像写了一个喜字!竹是历来文人墨客最佳的素材,代表着高分亮节,为人正直。诗人借竹来抒发感情触景生情,期待爱情能长长久久相濡以沫的美好愿望!感叹人生美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