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之后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如题所述

“一战”前欧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东欧一带的政治地图简单明了,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侵吞了其他民族国家,形成了三大帝国互相接壤的局面。巴尔干一带在18世纪后期仍维持着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1867年改为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三国接壤的局面,但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随着奥斯曼帝国境内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先后独立,巴尔干地图的色彩渐趋斑斓。

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要求进一步高涨,帝国主义列强对该地区的争夺也进一步加剧。1908年,奥匈帝国在沙皇俄国的支持下,利用奥斯曼帝国势力衰退之际,吞并了原属该帝国势力范围内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即波-黑地区)。这一“吞并危机”激起了各巴尔干国家联合自保和扩大版图的雄心,于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门的内哥罗于1912年结成了既反对奥斯曼帝国,又针对奥匈帝国的“巴尔干同盟”。同年10月,4国相继对奥斯曼土耳其宣战,引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并很快迫使土耳其战败求和。但是在分配战果的过程中,同盟内部固有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塞、希、门站在一边,共同反对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也站在塞尔维亚等国一边。1913年6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8月,保加利亚战败求和。两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阿尔巴尼亚获得独立,其他巴尔干国家的领土都得到扩充,塞尔维亚分得了马其顿大部,希腊获得了南部马其顿、西部色雷斯和整个克里特岛,保加利亚获得了马其顿的一部分和大部分色雷斯,同时被迫将多布罗加南部割给罗马尼亚。奥斯曼帝国尽管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重占了亚德里雅那堡,但它在欧洲的领地大部分都已丧失,只剩下伊斯坦布尔至亚德里雅那堡一小块。

“一战”后欧洲政治地图新格局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该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8年11月,大战结束。4年帝国主义战争的结果,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全面崩溃,德意志帝国战败投降,被迫割地赔款,欧洲地图因此而发生极大的变化。

芬兰自12世纪后半期起被瑞典占领,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世纪至19世纪初又为帝俄所征服,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一个大公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一个月,芬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历史上曾经先后被日耳曼人、条顿骑士团、波兰和瑞典占领过,18世纪被沙俄吞并。立陶宛一度是个欧洲强国,以后与波兰合并,18世纪又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胜利后,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分别于1918年2月、7月和8月宣布独立。

波兰于10世纪后半叶形成封建国家,1569年,它与立陶宛合并,组成由波兰贵族统治的国家,当时其东部疆界一直推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即现今的乌克兰境内。1772年、1793年和1795年,普鲁士、奥地利和沙皇俄国3次瓜分波兰,从此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在欧洲地图上消失。拿破仑一世失败后,大部分波兰土地以“波兰王国”的名称存在于沙俄的版图之内,俄国沙皇兼任波兰国王。

一次大战结束后,波兰获得独立,然而其疆界的确定却颇费周折。法国为了削弱和包围德国,奉行建立“大波兰”的政策,于是通过凡尔赛和约,迫使德国向波兰割让一大块被称为“波兰走廊”的领土,为此德国的领土被一分为二,东普鲁士省和本土间被波兰走廊隔开。位于走廊出海口的但泽市(现名格但斯克)定为自由市,行政事务由国际联盟管理,关税由波兰控制。

波兰的东界该划在哪里呢?巴黎和会上成立的“波兰事务委员会”划了一条线,这条线以后由英国外交大臣寇松重申,因此被称为“寇松线”。该线以民族为原则,其走向大致与现今的波兰东界相吻合。但是,因独立而处于亢奋状态的波兰统治者不愿意接受这条线,他们要恢复1772年以前的边界,即向东推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希望建立一个“从一海到一海”,即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大波兰。于是波兰同新生的苏维埃俄国之问爆发了战争。最终,列宁决定以空间换取时间,在1921年3月签订的俄波“里加条约”中,同意把两国边界划在“寇松线”以东150千米处,让波兰占据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

沿俄国边境再向南,俄罗边界也发生了变动。1918年1月,罗马尼亚趁着苏俄政权软弱之际,出兵占领了两国有争议的比萨拉比亚。翌年4月,协约国最高理事会也作出决定,将该地区划归罗马尼亚,但苏俄政府一直不承认这一变动。

奥匈帝国瓦解的结果,奥地利和匈牙利分立,分别成为独立国家,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加利西亚地区划给波兰,布科维纳和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划给罗马尼亚,特兰提诺和的里雅斯特地区割给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作为南部斯拉夫人居住地区,同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合并,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又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德国作为战败国,总计丧失1/7的国土。它除了向波兰割出“波兰走廊”外,还把阿尔萨斯—洛林交还法国,把欧本和马尔梅迪交给比利时,把石勒苏益格北部交给丹麦。

一次大战以后的欧洲领土调整是在协约国集团打败同盟国集团的基础上进行的,战胜国在改划欧洲地图时,复仇的情绪和分赃的动机占了主导地位,法、英等国依据自己的有利地位,严惩德国,压制奥、匈、保等国,遏制苏维埃俄国,扶持波、捷、罗、南等国,使中东欧尤其是巴尔干地区的固有矛盾进一步激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5
如果只涉及到欧洲的话,有以下几点:
法国收回普法战争中丢失的阿尔萨斯-洛林;比利时保持了独立;意大利得到了奥匈帝国部分领土;丹麦收回了部分与德国在1864年战争时的领土(荷尔施泰因-石勒苏益格的一部分);奥地利被一分为五:原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的领土与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大公国(门地内格罗)合并,成立南斯拉夫王国、匈牙利与奥地利分立、捷克斯洛伐克独立、东部被割让给新成立的波兰和罗马尼亚;俄罗斯帝国分崩离析:分别建立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联邦,德国失去但泽和波兰走廊给波兰,但保留东普鲁士。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2-2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瓜分了世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