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详细介绍

如题所述

今天晚上,我在下面玩,突然看见月亮有点圆了,我又想到,我过了这么多中秋节,还不知道它的来历和习俗。
  于是,我立刻上去让妈妈上网去查,查了之后,我才知道来历是: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十个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习俗是: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月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神像放在朝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月,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好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我还学会了一首古诗,那就是《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声此夜不长好,明年明月何处看。
  今天我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有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真是高兴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中秋bai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du日的重要习俗。古zhi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 月的社制,民家dao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 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 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 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 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 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 后,全家人围桌 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扩展资料: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因此又称“团圆节”、“女儿节”。在广府地区,中秋节俗称“月光诞
第2个回答  2020-10-12
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在民间,中秋节有着比较特殊的寓意,其地位仅次于中国新年春节。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就是中秋节。按照中国农历,八月是秋季中间,而十五日又在八月中间,所以八月十五就被称为“中秋”。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中国民间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后羿,他和妻子嫦娥生活幸福,渴望长生不老。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趁后羿不在家,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立刻身轻如燕,飞上天,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这一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

后羿回家得知此事,他思念妻子,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面对圆月祭拜嫦娥。乡亲们敬重后羿、嫦娥,也纷纷效仿祭月。渐渐地,八月十五就成为一个节日。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典礼。根据中国古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2000多年前,那时帝王已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以祈盼五谷丰登。

中秋节由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欢娱的节庆活动,是在8世纪的唐代,据说与当时的唐玄宗皇帝有关。
第3个回答  2020-11-14
第4个回答  2020-10-17

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