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如题所述

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你可以选择顺其自然。因为毕竟个人是个人的心,谁也强求不来。除非你心里特别割舍不下的,自己就主动维护。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和你成为知心的朋友,也不一定现在疏远,将来就不会亲近。要知道友谊长存只是一种美好的祝福,现实中只有缘来缘去,缘聚缘散。

让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些,也会更快乐些。开心做自己永远的朋友。祝福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6
任何人的离开一定都是有原因,所以当你的好朋友渐渐与你疏远时,一定要及时反思自己,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好惹她生气,或者有什么误会没有解开,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道歉及时解释,说不定还能挽回一段友谊。虽然你们俩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无间,可能你会很伤心,但你要清楚,你们俩并没有闹翻,就算从闺蜜的位置上离开了却也依然是故交。逢年过节或者在对方生日时,及时送去问候,不仅能给人好感,还能彰显你的气度。如果疏远真的已经不可挽回,那就删掉对她的特别关心吧。从此只做各自好友列表里静默的存在,你要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的离开都是不动声色的,不会有吵闹也不会有提前预告,你只能学着去接受这些突如其来的改变。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是不可替代的,现实不是小说电视剧,无论谁离开了我们都要一如既往的好好生活。学着渐渐淡忘那段友谊,寻找到新的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就算你们一起经历过很多,有很多的回忆,可是亲爱的你,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呀,未来比过去更重要。很多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你离开了我,那我就希望你过得不好,至少比我差。其实,这种想法很不成熟,或许人家突然的离开给你造成了伤害,可是她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不能因为人生的舞台上有人提前离场你就愤愤不平,学会祝福伤害过你的人,是一种修养。如果实在不解,实在怨难平,想知道一个为什么,那就去找你们以前共同的朋友吧!从她们那里去了解,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原因来。不管是谁对谁错,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不求能和好如初,但求能问心无愧。如果渐渐疏远的那个朋友又回来找你,约你,对你好,想求和好,千万不要答应!这种能不分缘由随便离开,然后又厚着脸皮回来找你的朋友,不要也罢。这种人必定心思不单纯,和你在一起不可能没有所图谋,留在身边反而是个隐患,因为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和你翻脸甚至在背后捅你一刀。其实生命就是场旅行,在旅途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人,但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即使是那些你曾经认为会一辈子相扶相伴的人,也可能会在下一个岔路口离你远去。我们应该学会识别谁是能走很远的朋友,谁又是萍水相逢泛泛之交。
第2个回答  2021-04-26

你好,对于逐渐疏远的朋友顺其自然就好,也许并不联系,也许天各一方,不能在一起,久而久之渐行渐远,这也是正常的。谢谢。

第3个回答  2021-04-26
不要忘记。就在昨天,我在看完贾樟柯一部电影之后,顺带点开了他的一个演讲视频。视频质量很糙,大概是现场一个手持设备拍摄的。恍恍惚惚中,贾樟柯像一个乖顺的小孩儿,礼貌地致谢,谦卑地鞠躬,但画面的确粗糙,谈不上美感。可有价值的内容并不会因为画面粗糙而有所折损。他谈到他和他的表弟,说他们小时候非常亲密,每个寒暑假都在一起。后来,十八九岁的年纪,他到北京求学、拍电影、出名;而他表弟则留在家乡,进矿、挖煤、娶妻生娃,两人的人生轨迹就此往两个方向发展,逐渐疏远。多年以后,每一次相聚,他们彼此的话都非常非常少,感觉非常疏远,非常陌生,就那样看着,偶尔笑一笑。贾樟柯说他知道他表弟内心还是有那份情感,透过表弟的面孔,让他不愿意把摄影机从这样的面孔挪走。他说:“我们太容易生活在自己的一个范围里面,就以为我们的世界就是这个世界,其实我们走出去一步,或者就看到我们的亲人,我觉得我们应该去拍,不能就此忘记”。贾樟柯说到这时,一度哽咽落泪。而我在看到这一段时,也不禁眼泪打转。我想起了我儿时的表亲们,他们和我都差不多年纪,要么大三五岁,要么小两三岁。我们不常见面,但很多时候都会在彼此家中做客,互相住来住去,有时候在表哥家住几天,有时候去表姐家住几天,然后他们又来我家住几天。就在这样住来住去的时间里,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看电视,甚至一起打麻将。经常睡一个床铺,炎热的夏天里,赤着胳膊挤在一起抢着吹风扇;严寒冬季里,压着被子团在一起贴着后背取暖。谁要是尿床了,最先知道并哈哈大笑的,就是一个被窝里的表哥或表弟。谁要是挨训了,最先过来安慰的,就是流着鼻涕眨巴眼睛的妹妹们。我也想起了孩时的伙伴们,他们都是附近的邻居,年龄也都相仿,是比表亲们待在一起的时间还多的人。我们吃在各自家里,住在各自家里,却经常玩在一起。我们一起结伴上学放学,一起下河捉鱼游泳,一起上山摘橘子板栗,一起看电视看录像,一起玩儿地道战、捉迷藏、拍图片、滚铁圈,一起玩纸牌、打麻将,一起逗女同学,追着她们往厕所跑......大大小小的“坏事”、调皮事,都是我们几个伙伴一起干,是真正的死党,亲如兄弟的朋友。随着渐渐长大,各自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渐渐走向各自不同的轨迹。从初中到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再从大学到参加工作,无论是表亲还是伙伴们,都像注定要分流的河流一样,各自流向不同的人生之海。我们彼此拥有着最亲密的记忆,彼此陪伴了难以忘怀的童年,但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不得不因为学业、事业而渐渐奔向不同的方向。有的初中毕业就离乡背井,进入社会打拼,在沿海城市的诸多工厂里,拼搏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有的入伍当兵,在部队历练打磨,出来之后花了很长时间融入社会;有的留守家乡,操持着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娶妻生子,很早地开始过日子......他们是记忆里最早的“朋友”,却也是人生中最早各奔东西的人。而我在高中认识的同学、朋友,也在高考的洗礼之后,各奔东西,有的前往或好或次的大学继续学业,有的扎进社会打拼,渐渐疏远了联系。进入大学认识的同学,彼此度过成年后的大学时光,一起上课逃课,一起游戏运动,一起恋爱不一起做爱,毕业面试之后,一样的各奔东西,一样的渐渐疏远。高中和大学能够成为朋友的,少之又少,而参加工作之后,“朋友”一词,则多半成了逢场作戏的社交用词,仿佛哪里都有朋友,却又谁都不是朋友。那些一起加班的同事,那些一起奋斗的队友,那些一起笑着哭着喝酒吹牛的圈内人,也许就在一个午后,再也没了联系。头几年,大多数儿时玩伴还没有结婚成家的时候,我们还经常出去聚聚,尽管只是围坐在一起打麻将斗地主,也还是有说有笑有得聊。随着年岁的增长,许多伙伴都有了老伴,再出来聚,要么娇妻伺候,要么拖家带口,即使再亲密,也会因此有些距离,不是因为感情生疏了,而是大家的生活,不一样了。有家有娃的人,但凡成熟的,多半将心思放在家庭,放在妻儿身上,不会眷恋外面的热闹,不会轻易离开家人的身旁。但终究是在各自的童年记忆里有过陪伴,即使成家之后的生活再不一样,那份朋友的情感还是硬硬的存在。或许也会没有多少话讲,他抱着孩子站着,逗孩子开心,你站在旁边看着,也逗他孩子开心,然后他看你一眼,彼此眼神相对,你会发现,那样的眼神,比外面遇到的各种人的眼神,更叫人放心,更觉得亲切。这就是朋友。
第4个回答  2021-04-26
人这一辈子交的朋友,实际上只是在某一阶段,他是你的朋友,不可能永远是你的朋友。当然这个朋友你可以心目中把他想朋友,但是他不可能永远是和你在一个生活平面上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生活轨迹,成长环境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人的活动轨迹也会发生变化。他没有跟你在一个生存空间,或者一个城市都是正常的,如果你想见你朋友了,可以联系,抽时间去看看也是可以的,并不是说他能不能成为朋友,而是你心目中想到这个人,或是他想着你没有?如果觉得这个朋友还好,相互之间有个问候,保持朋友关系也是可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