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家长是急性子,往往越拖越急,怎么解决这一对矛盾?

如题所述

【如何有效解决孩子的拖延症?】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拖延症的本质是依赖心理和获取关注。

了解了拖延背后的行为动机,家长便可对症下药。

一、父母放手,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更不能代替孩子去做任何事情,而孩子作为个体终究是要脱离父母,去走完自己的一生。

其实,父母眼中的拖拖拉拉,并不是孩子在拖延,而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认知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采取行动。

父母要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而不是事事包办,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

二、有效陪伴,积极关注

大多数父母跟孩子在一起,只是陪着,往往孩子在玩手机,父母在看电视,父母玩手机,孩子在打 游戏 。电子产品陪伴孩子,这一幕景象相信是大多数家庭的常态。

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缺爱,缺鼓励,缺有效陪伴,于是孩子会通过其他方式寻求关注和认同,比如捣乱,比如和同伴吵架甚至打架。孩子通过错误的行为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式,宁愿父母指责,也好过无人关心。

三、学会倾听,有效引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父母应及时察觉,并给予有效指导,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而不是严母严父。

鼓励孩子培养兴趣,多和同伴交流、 游戏 ,多带孩子出门,增强见识,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做孩子心灵上的“引路人”。

【我是@淑的宝麻麻,喜欢读诗和经典 育儿 书籍。分享 育儿 心得,助你一臂之力,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或私信,有问必答】

首先第一步,想一下自己被领导催着要文件,要材料的感觉,尤其是作为新人,在什么都还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被要求在短时间内交一份完美的材料。

然后将心比心,小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阶段过程的,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小孩子。

具体的解决办法,家长准备一个清单,比如第二天要上幼儿园,要几点出门,要带什么东西,哪些需要小孩自己做,哪些是家长做,前一天能准备好的东西就先准备好,小孩出门一般都比较慢,预留足够的时间,前一天一定要早点睡,早睡才能早起。

当然可能还有其它的事情,我只是举个例子,总体的思路就是首先家长要有耐心,明白小孩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次家长要对事情有预判,准备好清单,留出足够的时间,最后家长和小孩的每次互动都可以是表达爱的机会,不要因为家长性子急,从而让小孩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用。

我是爱育社@爱育社 ,与千万父母一起成长,做智慧父母,养儿不焦虑。

孩子爱拖拉,首先不能吵,吵了也没用,家长气得不行,孩子却一脸无幸的表情.其实啊,不是咱的孩子有拖延证,是孩子还不懂得对时间的管理,对时间还没有完全的概念.这时候家长再急性子,再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啊.

对于孩子来说,对时间还没有完全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说,他们还不能很好的认识到5分钟是多长的时间,10分钟是多久的时间,以至于一个小时也没有完全的概念.对时间感稍微有些迟钝。家长认为一个小时了,一碗饭还没吃完,真磨蹭呀.孩子的反应可能是,不就是吃个饭嘛,有那么着急吗.

其实啊,这也是时间感不同所导致的,我们每个人对于时间的感知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别也就形成了两种性格的人:急性子人和慢性子人.人的大脑和肌肉是有记忆性的,我们不能强迫孩子根据家长的性子来.要提高孩子对时间的紧迫感,多些耐心,让孩子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有些时候,适当的给些处罚,比如说,早上起床,不催他洗漱、不催他吃饭、不催他出门,让他承担没有运用好时间带来的后果.慢慢的形成孩子对时间的重视,当两人都重视时间的时候,这一矛盾也就化解了.

我是妈咪勤.@妈咪勤 育儿 路上一起交流吧!

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常常接到一些因行为问题而过来调整的孩子,比如,拖延、磨唧、被动反抗等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类行为,不少父母尝试过各种教育方式——苦口婆心、敦敦教诲、耳提面命、责备、呵斥、打骂。然而所有的努力都被孩子挫败了,父母陷入了无助、焦虑,孩子也无奈。


   广州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咨询师徐文娇老师 解读:

  小宇,初中一年级。父母觉得儿子比较聪明,成绩中上等,但性格不够好,外人面前较为内向,不善表达自己,做事磨唧,对自己放松,对他人(同学、老师、父母等)要求严苛,在家对父母发脾气、闹情绪。父母希望通过心理咨询让儿子得到成长,改善性格,行为更自律、自控一些,害怕儿子在青春期会变得叛逆或更糟糕,难以服从管教,现在提前做个预防。

  对于小宇的情况,妈妈比较焦虑和担心,因为妈妈负责照顾小宇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跟小宇的关系比较亲近;爸爸负责挣钱养家,对家庭大事做主,小事不怎么管,父子沟通时间较少。

  对于父母带自己过来进行心理咨询,小宇刚开始较为防备,抗拒访谈的形式,想试一次沙盘咨询,但又不断表示不知道怎么做沙盘 游戏 ,不知道自己要摆什么,很犹豫,反复换了多个主题,感觉时间不断流逝后,越来越焦虑。咨询师反馈出他这一行为,鼓励他把脑海中现在的构思呈现出来,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及时提出,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小宇表示可以尝试一下。

  在过程中小宇慢慢投入进来,沙画逐渐丰满,故事也慢慢清晰。然而,因为当次时间到了,今天只能停在这里,小宇感到很挫败、很遗憾,不断自责,觉得自己本应该做得更好、做得更快。

  下一次沙盘咨询中,小宇进入咨询室在挑选沙具上又开始反复犹豫,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个不够好,那个也有瑕疵,难以让他满意。咨询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时与小宇互动,引导小宇用语言表达他内心的所感所想。

  在前十次咨询中,小宇更多的是表达对外界的各种不满,比如,沙具、沙盘 游戏 、学校的老师、同学等。但他内心很矛盾,在意识到自己过多的负性表达后,会陷入自责、“自我反思”中,觉得自己不该那么说、那么想,觉得自己身上也有很多缺点,没有资格去说别人,觉得自己本应该更好、更优秀。

  他很困惑,明明自己很想优秀、想变得更好,但总是做不到,总是做得不够,甚至有时想努力又提不起劲儿,感觉自己很累很累,已经拼尽全力了。父母觉得小宇一点苦都吃不了,什么都没有做就喊累,双方经常为此争论。比如,放学回来,妈妈叫小宇复习一下功课,他复习10分钟玩30分钟,妈妈认为小宇应该抓紧时间多复习,小宇觉得自己已经努力复习了,已经很辛苦、很累了。妈妈觉得很困惑,也很愤怒:“你什么都没做,累什么累。我一天到晚照顾你,好吃好喝伺候你,还得好心情哄着你学习,我都没说累,你累什么!”

  对于妈妈,小宇感到内疚又愤怒,内疚的是妈妈说的是事实,她确实更辛苦,相比之下,自己并不辛苦;愤怒的是他真的感觉自己就是很辛苦,就是很累,妈妈不仅不理解,反而老是唠叨。冲妈妈发完脾气后,内疚心理促使他很想跟妈妈道歉,希望得到妈妈的原谅;但道歉后自己又怄自己的气,觉得我就是很累啊,妈妈这样说我,我就是很委屈啊,应该她给我道歉而不是我给她道歉。

  这让他很矛盾,一会儿觉得是妈妈的错,一会儿又觉得是自己不对。这种感觉很难受,反反复复,不断冒出来。为了让自己好受些,他会玩手机,打打 游戏 、刷刷抖音,让自己不去想这个事情,平复心情。但这种行为是父母不能理解的,他们觉得马上就期末考了,你不仅不好好复习,还在钻空子玩手机!小宇心里感到很憋气,也知道自己不该玩手机,但最近就是忍不住玩,不玩就觉得很烦、很闷、心里难受。

  在咨询中,小宇意识到自己近期玩手机,原来是想在内心把自己从与妈妈的 情感 纠缠中脱离出来,不去体验、承受对妈妈的内疚和愤怒,不想让这种情绪发酵而导致自己忍不住去恨妈妈、去对妈妈发脾气。

  两周后,父母反映小宇玩手机的次数少了,但会看一些课外书,而不是认真复习,很失望很焦虑。而咨询中,小宇觉得自己是进步了,觉得自己不必执着于玩手机这一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会看一些有意义的书,不仅缓解了内心,也增加了自己的知识;觉得之前难以承受的情绪好像没有那么强烈、那么难以承受了。小宇觉得父母还是没有改变,而自己确实在改变,做事积极了,有自己的动力和想法了,跟父母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对自己的改变还是挺满意的,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

  对于自己创造的沙盘,小宇也越来越欣赏。在摆沙盘的过程中,不时自我肯定,学会了欣赏自己,“嗯,我觉得这个位置放这个很棒”、“你看,这样把它们搭起来,是不是特别有XX感觉啊”。

  咨询师感觉小宇的自我在不断强大,在刚开始咨询时,他常常对自己、对他人、对外界有很多不满,不知道如何呈现自己才能让别人(包括父母、咨询师、同学等)满意,害怕别人挑剔自己而衍生出自己不断挑剔别人的行为。现在他可以很自然地展现自己,自己喜欢自己,并觉得别人也会喜欢他;对自己的努力、能力感到满意,觉得别人也可能会感到满意、舒服;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创造沙盘,自我控制能力变强,觉得自己想快就快些,想慢就慢些,不再像之前那么失控、焦虑……这些内在体验也让他更有动力去成就自己。

  随着咨询的进展,小宇妈妈意识到自己内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太多的不安和焦虑,总觉得“不够”:

  你不够好

  你不够努力

  你不够受人喜欢

  你性格不够好

  你本可以更好

  你应该更好(也就是“你现在不够好,你应该更好”)

  我都已经接受你这方面的不足,你为什么不能那方面好一些……

  妈妈内心这些“不够”,也让孩子感到自信受损,压力重重,“我不知道我哪些地方是让你真正满意的”、“我好像怎样努力,你都看不到,你都觉得不足够”,内心不断呐喊:“我还不够努力吗,我做了ABCDEF好多好多事情啊,你看看啊”。当妈妈还是没法看见孩子的情绪与需要,还是觉得不够而不断催促孩子时,孩子无计可施了,就用行为来表达拒绝“我就慢慢做吧,反正你要么盯着我已做完的,要么又提出更多任务”……

  妈妈反思到自己不仅在对儿子有这样的心理,在其他方面也会这样,会觉得老公对家庭的付出不够,老公对儿子的教育参与不够,经常会抱怨老公;觉得自己妈妈的角色不够好,担心自己给予儿子的不够,经常为儿子付出很多很多;有时觉得自己妻子的角色也做得不够,觉得对丈夫的包容、支持不够……

  妈妈在这方面做了些自我调整,当自己出现类似的心理时,及时觉察自己,对儿子、丈夫满意的地方增多,也开始学习肯定自己,抱怨和焦虑有所降低。


   广州心理咨询 结语:小宇依旧在不断成长,目前的心理咨询只是触及了他的一部分。相信在信任、安全的咨询环境里,在稳定的咨访关系中,小宇将会更深地触碰自己,更好地处理自己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在咨询过程中,父母也逐渐在改变自己对小宇的期待,学会如何更好地爱孩子,也在修通、改变自己内心不曾意识到的情结。相信这些努力终有收获的!

陪着孩子拖延一下试试?尤其是孩子着急某件事的时候,你也来个拖延一下。让孩子慢慢体会。

其实,家长着急没用,关键是习惯要培养好。不着急,着急无用。刘欢有首歌叫《时间慢》,听听,有趣。

我能说我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我是急脾气,孩子是慢性子,让他做点什么事很拖拉,写作业也总是磨磨唧唧,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小的时候拖拉墨迹是很大的一部分人,只要想发脾气就对自己说,是亲生的亲生的!!只能慢慢调节自己,然后慢慢给孩子讲道理,别的我觉得没啥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制定优先顺序,爱拖拉的人,不能遵守计划经常会说:“我没时间,我太忙了”。如果孩子不懂从何做起,那么就请你排列出事情的先后顺序吧,按照优先顺序,一件一件的完成下去就可以实现计划。首先你要明确你的最终木有,然后是具体计划实现目标的途径,这你需要做的事情,首先,按照时间预订计划是错误的方法,以前我给孩子制定生活计划表的第一步,也是按照一天24小时来制定计划表的,一个假期都会制定一份生活计划表,在墙上写着,六点起床七点吃饭,八点写作业,九点休息……但是孩子也没有遵守这个计划表,这种计划表制定的再多再好也没有用,因为遵守不了就不是真正的计划表。与其计划一天学习几个小时,还不如计划从哪学到哪,学到什么程度比如说做上计划,我今天上午要写数学,下午开始写语文要学到什么程度到哪里?而且不要总跟孩子说,你看看你就是一个拖拖拉拉的人,这样的话孩子就会认为他自己是一个拖拉的孩子,首先,你要把消极的心态转变成积极的心态经常对孩子说,别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做到,你也行,这样的话,如果如果孩子能够按照他的计划完成了目标,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只要你家长能够一步两步能够慢慢的和孩子一起计划一起友好的走下去,那么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能够实现按照目标制定的计划那孩子的拖拉证就没有了,最终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学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