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诗句

最好有说明,用花比喻什么。

  一些关于梅兰竹菊的诗句- -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说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缜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咏菊》)

  众芳摇落独轩妍,
  占尽风光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作者: 溪施柔情 2005-12-20

  黄巢的: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白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 老夫撩发少年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作者: 溪施柔情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更虚心。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更虚心。

  竹节虚心
  作者: 时光词场

  雪映红梅梅映雪
  风翻绿竹竹翻风
  作者: 老夫撩发少年狂

  品兰

  http://post.baidu.com/f?kz=85219584

  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品兰

  http://post.baidu.com/f?kz=85219584

  请你自己找吧~~
  作者: 时光词场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作者: 雪彻

  -梅-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花》宋.王安石

  2.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
  -《花犯 咏梅》宋.周邦彦

  3.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
  -《春雪映早梅》唐.庾敬休

  -松-

  1.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南轩松》唐.李白

  2.阴阴清禁里,苍翠满春松。
  -《禁中春松》唐.陆贽

  3.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松》宋.王安石

  ------------竹------------

  1.侵衣野竹香,蛰蛰垂野厚。
  --《感枫五首》唐. 李贺

  2.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纥那曲》唐. 刘禹锡
  3.
  潇洒城东楼,
  绕楼多修竹。
  森然一万竿,
  白粉封青玉。
  --《东楼竹》唐.白居易

  幽兰在山谷,
  本自无人识。
  只因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说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缜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咏菊》)

  众芳摇落独轩妍,
  占尽风光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作者: 树下听风 2007-1-17 19:03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唐•杜牧《题新竹》

  数茎幽玉色,
  晚夕翠烟分。
  声破寒窗梦,
  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
  欲得八帘云。
  不是山阴客,
  何人爱此君。

  竹
  无言无语晚风中,
  淡泊一生甘始终。
  莫道风流难与共,
  千古高风有谁同?

  2007-12-12 12:32 回复

  秋林待月
  22位粉丝
  2楼

  梅
  淡淡清辉暗暗香
  墨影一枝映轩窗
  春风不待化飞雪
  染尽林翁华发长

  兰
  深谷幽幽一茎长
  月华寒辉影成双
  花开尚待三五载
  不与贵人熏衣裳

  竹
  日影班驳荫翳凉
  且伴清风舞清扬
  休言霜剑难改色
  我本无心待花殇

  菊
  瑟瑟西风点点霜
  嫣红姹紫发正忙
  赏花莫道骚客事
  农舍秋光胜春光
  作者: 水上人家_ 2007-3-11 15:31 -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说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缜 《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咏菊》)

  众芳摇落独轩妍,
  占尽风光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林逋《山园小梅》)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梅
  淡淡清辉暗暗香
  墨影一枝映轩窗
  春风不待化飞雪
  染尽林翁华发长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四、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编辑本段]梅花
  拉丁文学名:Prunus mume
  命名者:Apricot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别名:春梅、干枝梅、红绿梅、红梅、绿梅等。
  科属:蔷薇科、李属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2-26
林逋《山园小梅》赏析

●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背景简介
林逋(967~1028),钱塘人。北宋诗人。他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正是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才能写出这首流传久远的咏梅绝调来。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译诗】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
飞雪又把春光迎来。
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
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告。
待到山花开满大地时,
梅花就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

下阕,诗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纵深引导,它虽俏丽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为我们送来春的讯息。而当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时候,梅花却独自隐逸在万花丛中发出欣慰的欢笑。梅花,它在诗人眼中是一名战士,它与严寒搏斗,它只为了赢得春天,通报春天的来临,然后退去,并不强夺春天的美景。这一形象是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的形象。诗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它已从一个中国革命者成为一名世界革命者。梅花在新中国里,它的形象已被诗人塑造成型,更加丰满高大了。

五律 咏竹

亭亭出淡妆,秀草隐幽篁。
劲骨羞寒宇,飞菱笑莽荒。
芳华常对月,永寿几经霜。
苦志谁堪诉,洁心自可藏。

唐·韩愈

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喧。

袁山松
咏菊
灵菊植幽崖①,擢颖陵寒飙②。
春露不染色③,秋霜不改条。
评释】
菊花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即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但以吟咏菊花为主题的诗歌,到了六朝时期才正式出现,这与六朝时期咏物诗的兴盛有密切联系。
袁山松的这首诗,题名即为《咏菊》。此诗虽然篇幅比较简短,意思也很简单,但集中地提炼出了菊花的几种优秀品质,并加以热情赞美。首句“灵菊植幽崖”,点明这是生长在野外山中的野菊花。菊花独自居处在幽僻的山崖下,甘于寂寞的同时又能秉持性灵、卓尔不群。“擢颖陵寒飙”,是赞美菊花在凛冽的寒风吹来之际,能够傲然绽放自己的花朵,完全不为严寒所惧。……
第2个回答  2010-02-26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兰: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竹:露条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