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郎掷果荀令留香比喻

如题所述

潘郎掷果荀令留香比喻

掷果潘郎

拼音:zhì guǒ pān láng

频率:生僻

年代:古代

词性:中性词

结构:复杂式

解释: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典故出处:唐·司空图《冯燕歌》:“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

成语示例: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笋于碧纱中见其韶秀,归制《如梦令》辞曰:‘

掷果潘郎风味,傅粉何郎风致。’"

“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是美男子的代名词。

历代文人墨客对“留香荀令”仰慕不已,多有诗文赞颂:

唐人李百药诗云“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

王维也写下“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

唐人李颀说“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宋代黄庭坚说“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

宋人刘克庄的“改尽潘郎鬓发,消残荀令衣香”;

周邦彦的“满身香、犹是旧荀令”;等等。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被赞有“王佐之才”,举孝廉出身,投奔曹操后,深得器重,先后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荀彧成也曹操败也曹操,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迫服毒自尽,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咸熙二年(265年),被追赠为太尉。

宋代有个叫梅询的官员,是“荀令留香”的忠诚实践者。

出门前,总喜欢焚两炉香,把所穿衣服放在上面熏个把时辰,然后裹紧所穿的衣服出门,到了室内,就敞开衣袖,让香气散出去,满屋浓香,人称“梅香”。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深得宋真宗欣赏,被真宗视为奇才。

梅询作诗不事雕饰,推崇“平淡”,对他的侄儿、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影响极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