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报案与立案工作规定

如题所述

公安机关报案与立案工作规定是指公安机关在接收报案、处理案件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报案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则应根据法律规定对报案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
一、报案规定
1、报案人应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案件的相关情况和证据。
2、报案人应如实陈述案件事实,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或隐瞒真相。
3、报案人应提供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如现场照片、视频、目击证人证言等。
4、报案人应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二、立案规定
1、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并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是否立案。
2、公安机关立案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案件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等。
3、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应及时展开调查取证工作,查明案件事实,依法处理。
4、公安机关在立案过程中,应保护报案人和其他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报案与立案工作规定是公安机关在接收报案、处理案件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报案人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案件的相关情况和证据;公安机关则应根据法律规定对报案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确保案件的公正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七条规定:
“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八条规定:
“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诬告陷害的,不属于诬告,不负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条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