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与211人才补贴政策

如题所述

安家补贴总额:本科,5万元;硕士,10万元;博士,15万元,两年内等额拨付。若夫妻双方均符合条件,按就高的原则进行补助,另一方减半享受。
政策中大部分城市对于博士、硕士、本科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住房资金补贴。

无论是国家还是城市,都会出台各种有利于吸引人才的政策,企业也是一样,而同学们也可以基于这些政策为自己选择适合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率先满足了政策要求,那么你可以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大,发展基础可能会更好。
不同城市的补贴情况
上海
落户政策:
应届博士、“双一流”应届硕士生、六所学校(清华、北大、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基本申报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不能满足直接落户条件的应届同学,可以通过满足72分打分政策落户上海。
回国后2年内在上海参加工作,并且此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的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视满足条件情况最近连续6/12个月在同一单位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5倍平均工资,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与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合理对应)

苏州
落户政策:
在国(境)外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并取得国家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留学人员。
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以上人员。
生活补贴:
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还将获得多方面资金和政策支持,将获颁“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证书,并根据积分分别获得6万元、9万元、12万元的薪酬补贴。
租房补助:
博士不低于800元/月、硕士不低于600元/月、本科不低于400元/月给予租房贴。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杭州
落户政策:
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者(45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50周岁以下)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
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岁以下,不含55周岁)学历者,可享受直接落户政策。
生活补贴:
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
租房补贴:
对应届全日制本科(含)以上大学毕业生发放租房补贴。每户每年发放1万元,可发放三年,期满后收入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继续享受,最长不超过三年。
购房补贴:
对高端人才分别给予100万、80万、60万元购房补贴。

南京
落户政策:
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毕业生。(含同等学历的留学归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
租房补贴:
学士每月领取600元,硕士每月领取800元,博士每月领取2000元。大学生租房补贴的补贴期限累计不超过36个月;通过企业申请租赁补贴的,享受政策期限最长5年。
购房补助:
高层次人才提取公积金购买自住住房的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到4倍;安居人才购房最高补贴200万元。
创业补助:
大学生在南京首次创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开业补贴。
求职面试:
外地应届毕业生到南京面试将享受1000元的面试补贴。

宁波
落户政策:
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签订劳动合同且按规定参加本市社会保险的人员。
生活补贴:
本科生1万元,硕土研究生3万元,博士研究生(高级人才)为6万、4.5万。
购房补贴:
基础人才按规定享受购房总额(以契税发票不含税的计税金额为准)2%的购房补贴,最高不超过8万元。
博士基于购房总额(以契税发票不含税的计税金额为准)的20%最高20-60万元。
就业补贴:
到宁波市中小微企业首次就业的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满1年给予2000元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创业补贴:
每带动1 人就业满1年给予2000 元补贴,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享受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按被带动就业人员连续享受期限计算。

无锡
落户政策:
在无锡市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即经房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租赁房屋),或者合法稳定就业且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大专及以上,毕业3年内)、留学归国人员。
生活补贴:
本科 1 万元、硕士 2 万元、博士 3 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
租房补贴:
本科每年1万元、硕士每年1.5万元、博士每年2万元,累计支持两年。按月核算、按季发放。
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所学学科排名前20强的海外留学生按上述标准累计支持三年。
购房补贴:
对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所学学科排名前20强的大学毕业生,本科10万元、硕士20万元、博士30万元;对其他具有博士学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含国(境)外留学生和台港澳籍大学毕业生)20万元;博士后30万元。
创业补贴:
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6000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