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是什么日子?

如题所述

"三三"敬祖与清明祭祖 --闽台尊重先祖的传统文化 "三月三"敬祖节 首先是"三日节"。闽南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有敬祖旧俗,叫做"三、三节",也叫做"三日节"。"三月三"的由来根据传说是和民族英雄郑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种传说是:郑成功据守厦门、金门根据地抗清,为实现"反清复明"的愿望,同仇敌忾,矢志不移,连听到一个"清"字,都感到逆耳。当时有人把"喝茶"说为"喝清茶",他听了很气恼,立即予以训斥纠正。特别对于"清明节",把"清"字压在"明"字上头,更使他恼火,因此他下令所在地人民不要在"清明节"扫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另一种传说是:清兵屡次被郑成功军队击败后,怀恨在心,后来郑成功移兵驱逐荷兰,收复台湾,清军乘机入侵厦门、金门,毁城拆屋,烧杀淫掠,造成"嘉禾断人种"的惨剧。厦门、金门的幸存者直到三月初三才陆续回岛,无法弄清死去亲人被害的忌日,因而在三月初三日,共同祭祀,长久以来成为风俗。 闽南地区的民众有这样的习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敬祖的时候,人们用薄饼祭祖宗,然后一家围着吃食薄饼。薄饼,也叫润饼或春饼,由精面粉制成薄而韧的皮,卷上配料而成。薄饼的关键在于配料。配料或称为馅,通常用豆腐干、猪肉、豆芽菜、笋片、红萝卜、白萝卜、韭菜、蒜白等合起来炒煮而配成。吃时将配料放在薄饼皮上,卷成竹筒状,表面涂些辣酱,芥末等,因各种菜肴混合一起,吃起来味香可口。有人说,闽南烹饪中,没有什么比薄饼更好吃的了。 薄饼始于何时,无从查考。民间有两传说。一是说明代时有个状元蔡复一,同安人,长相不佳,眇目,歪嘴,跛足,可天生聪明,满腹经纶,十六岁中进士,十九岁中状元,名声传遍全国。当年皇帝也爱他才能,重用他,任他为七省经略和十三省巡按。官高、权生、责任大,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朝廷中有人拥护他,有人嫉妒他,有人想谋害他。有人有意让他忙碌得连饭都吃不上,想把他饿死。蔡复一的妻子是个聪明又能干的妇女,她为丈夫的健康动了脑子,终想出一妙法。在蔡复一总督云贵、湖广军事时,她把丈夫挛了的一边手,用绳子悬挂于嘴边,每日三餐卷了薄饼给他吃。果真有效。蔡复一并不因工作忙而影响健康。人们欣赏这种吃法,也有人仿效这种吃法,久了成为习惯。 另一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大力开发台湾,但不久死于台湾,其子郑经继承父业,继续经营台湾,继续抗清,多次出兵攻打闽南一带,因清军顽抗造成百姓伤记亡惨重,在郑军反攻下清军投降,郑军进入城内,老百姓一边迎郑军,一边制作薄饼祭祀死难的亲友。后来民众就用薄饼在农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闽南一带民众每年于三月初三日用薄饼祭祖,通称三日节或三三节。 闽台同俗祭清明 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此节日期限较长,有十日前八日后,或十日前十日后之说,即清明节正日近20天内,都属于清明节范围。据传,清明节习俗早在古代春秋时期即已流行,起始于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期间祭扫祖墓,相沿成俗至今。 道光《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o岁时》篇介绍曰:"清明,各祭其先,前后十日。墓祭挂纸帛于墓上。妇人亦出郊展墓踏青,采新麦簪之。(泉俗以清明节插杜鹃花于祭品,漳俗插柳枝于户上,祭先以三月三日。)"连横《台湾通史》卷二十三《风俗志o岁时》篇介绍曰:"三月初三日,古曰上巳,漳人谓之三日节,祀(sai)祖祭墓。而泉人以清明祭墓谓之尝。尝,春祭也。祭之饽饼,治牲醴,挂纸钱,归乃食之。饽饼以曲为衣,内裹蔬肉,炸油者谓之春饼。尝墓之礼,富贵家岁一行之,常人则两三年一行。妇孺归时,各插榕枝于髻,以祓不祥?quot;从这两段记载,可见闽台清明节的习俗,主要为祭扫祖墓。 清明节前后,时而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时而细雨霏霏,阴雨绵绵,处处桃红柳绿,青草如茵,人们纷纷走出户外,到郊野远足踏青,扫祖墓,放风筝,荡秋千。通常在闽台民间,扫墓人必须清理祖先墓埕,拔除墓边杂草,焚香点烛,敬糕馃,压墓纸,烧金银纸,用笔把墓碑石上的刻字涂新描红,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纪念。 台湾民众祭扫祖墓的活动,是先民从大陆沿袭过去的。因此,有的台胞还在大海边,面朝大陆,焚香祭祀,思念先祖开台恩德,激励子孙奋斗创业。祖墓在大陆者,也经常回来祭扫。同姓族人,还要聚集于祖庙、祠堂,举行家族祭祀祖先活动,畅叙"三百年前同一家"的亲情。鉴于有的宗亲相见不相识-"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认不得自家人",所以,在联合祭祖活动的聚会上,有的筵开百席,让宗亲们联络感情;为了让后代子孙了解自己派系所属,除了翻阅族谱外,还由年轻人进行认人比赛,以记住宗亲面貌姓名和辈份。这些活哂芯醋嬉昵椎慕逃饔茫媚昵嵋淮煌荆瓜?quot;慎终追远"的传统,也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台胞中,有的家庭在清明节扫墓,有的家庭在三月节(三日节)扫墓,前者为泉州移民,后者为漳州移民。但现在因清明节定为假日,所以,大都在清明节扫墓了。 清明节、三月节都要吃薄饼(饽饼、春卷)。漳州地区的《清明节竹枝词》云: 三月三日天气长,祖祠祭罢共称觞。 豆芽葱韭兼春笋,好卷新煎麦饼香。 台湾陈郑煊先生编的闽南方言歌谣《清明扫墓》唱道: 清明日,上山顶, 带花圈,排墓前, 带墓纸,压墓顶, 用薄饼,来祭敬, 对祖先,有孝心。 清咸丰年间台湾诗人陈维英写的《清明竹枝词》云: 扫墓同时亦踏青,飘钱未必及幽冥。 慎终追远售心念,睦族深期蔚德馨。 清明习俗本相同,祭祖由来是古风。 春饼几家凭应节,纸鸢偶或幌高空。 末了一句点出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 正是"闽台同看好风情,故人此日共清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07
第2个回答  2021-04-18

三月三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习俗,你知道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