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如题所述

1,以为领导有培养自己的义务。
从小被上位者(父母、老师)督促学习、进步,所以误以为领导和上级也会培养自己。
其实在职场上,很多是放养+筛选逻辑,你自己不能自学不能进步,领导并不操心,预算多,就养着干杂活,预算少,就换人。
2,以为同事关系可以是挚友。
在求学过程中,习惯于在常驻场合(学校、社团等)交朋友,到了工作岗位,在这个常驻场合继续找朋友,并默认朋友会互相帮助。
同事之间当然可以有挚友,但很少,因为同事之间有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上升通道上,或者重要工作的名利分配上,冲突非常剧烈,因而幼稚化的一视同仁的处理同事关系,视为类似学校的友情,风险很多。
3,以为职场回报基于公平。
很多时候,对于职场的抱怨,集中于“不公平”,一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做的工作更多或者更努力,但回报比不上某些不如自己的人。
这是一种错觉,其实职场的回报取决于不可替代性,或者说替代成本,而不是你的战术努力程度和工作量,当然了,如果你的工作量极大,导致你的工资与付出的性价比极高,在你不加薪的情况下,你的替代成本也变高了。
4,以为熟练度等于专业性。
做一个职位或者工作流顺畅了,就以为自己很专业,在职场中有相对好的预期。
其实绝大部分岗位的工作,如果你没有改进工作流的能力,或者没有在熟练之后,交出远超平均水准的成果,那么你再熟练,也是一个可以被其他熟练者替代的标准件。
5,以为回报好代表自己能力高。
在当下的多数大企业或者大赛道上,年轻人的职场收益较高的原因,跟自身能力关联性没那么大。
一般情况下,是行业红利、公司平台红利以及不理性行业预期导致的人才稀缺等等,是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多数年轻人的成功只是幸运,而这种幸运在一生中可能是暂时的。
6,以为同事和领导告诉你的,是规则的全部。
在任何职场环境,一定有大量的并不声张的特定逻辑、人际关系、利益链条和审批规则。
这些东西不会跟每个人说,也不会写在公司规章制度上,需要观察和调研才能知道。
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甚至有很多人,工作了好几年,仍然对此毫无所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